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贸易战:殷鉴不远,来者可追(2)

2018-09-21 15:46:01    新华社客户端  参与评论()人

伍德伦的措辞朴素却十分务实。一边是正醉心于贸易战的美国政府,一边是正穿梭于中美之间寻求合作商机的美国企业家。在贸易战的风口浪尖,伍德伦的来访不动声色地为中美经贸的未来投下了一张“信任票”。

同样在今年秋天,前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北京。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这位曾经提出中国应是“负责任利益攸关方”的政治家对来宾们说,应从历史中学习管理中美关系。不相互威胁、不让摩擦升级,绝对避免对抗,寻找双方的共同点。“过去40年,中美之间的合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益处,双方应该相互尊重。我想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明智的。”

是的,从历史中学习管理中美关系。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说过,我们只有根据现在,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过去,才能理解现在。中国古语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使人能够理解过去的社会,使人能够增加把握当今社会的力量,便是历史的双重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徐建炜和李志龙在研究1930年美国通过《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这段历史时发现,当时很少有人预料到,这将是一场绵延十年之久的贸易战的开端,并让此后的大萧条雪上加霜。尽管这一法案遭到了经济学家们的联名反对,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逻辑显然更加符合政客的直觉。

贸易战的背后是一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在这股思潮退去之前,贸易战很难真正结束,这中间还将伴随受惠于贸易战的利益集团的推波助澜。

大萧条结束半个多世纪后,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来临。今年适逢金融危机十周年,回望历史,当美国次贷危机已现端倪的时候,多数人认为这只是美国的事,甚至与实体经济无关。等到回过神来,世界已经不同,一场血雨腥风的风暴从华尔街蔓延到全球。为了应对危机,美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紧急救助、加强监管,推动经济从虚拟向实体回归。美国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完成调整,而世界经济在此后多年里一直在复苏和“新平庸”之间兜兜转转。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危机除了改变个人的生活轨迹之外,没有国家可以置身事外。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