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中化集团:以良种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农业发展
新华社记者胡璐、董峻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国的杂交小麦、杂交水稻已走出国门,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得到推广。在这一过程中,中化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通过科技攻关、农技推广,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国际农业合作之路。
“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里,农业国际合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合作空间大。从市场和商业看,无论是杂交小麦还是杂交水稻,从种植面积、规模、市场价值来说,发展空间巨大。而我们长期科研积累的技术优势奠定了好的发展基础。”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副总裁宋维波说。
小麦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主要的口粮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超过11亿亩,约为中国小麦面积的3.5倍。小麦也是巴基斯坦的第一大粮食作物,但其单产水平较低,迫切需要引进国外先进小麦育种技术。
为此,中巴政府将杂交小麦列为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范畴。2014年,由中化集团下属的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同投资设立的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与巴基斯坦佳德农业公司签订了为期十年的商业合作协议,率先在巴基斯坦进行市场开发。
在巴基斯坦推广产量水平较高的二系杂交小麦曾遇到过水土不服的问题。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兆波说,为解决品种问题,公司在巴基斯坦不同麦区建立了试验基地,并联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中心在云南元谋建立了研发基地,专门面向巴基斯坦培育杂交小麦新品种。到目前,巴基斯坦已有230个二系杂交小麦试验示范种植点,面积达3万亩,一些小农户开始试种。
这家公司还在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上打出一套组合拳。如,通过完善机械化制种技术和杂交小麦种子处理技术等进一步降低了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成本,提高种子质量;依据巴基斯坦当地耕作制度、生产方式,围绕抗旱节水需求探索了适宜当地应用的杂交小麦配套种植技术等。
经过几年磨合,2017年至2018年,巴基斯坦北方麦区杂交小麦试验增产幅度最高达到50.1%,中部麦区杂交小麦试验组合增产比例更是达到70%,增产幅度最高达45%。目前,公司已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开展杂交小麦的示范推广。
走出国门的不只是杂交小麦,杂交水稻也在积极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5年以来,中化集团在孟加拉国开展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和市场开发,并启动建设了第一个海外研发中心——孟加拉国作物适应性研发中心,研制适合当地种植条件和消费习惯的水稻品种,帮助孟加拉国解决目前农业发展遇到的挑战。
宋维波表示,未来中化集团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继续携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发挥科企结合优势,按照杂交小麦全产业链布局进行技术创新,培育一批适合中亚、南亚等丝路沿线国家应用的高产、优质、抗逆小麦新品种。
同时,发挥央企对外合作优势,以加快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率先实现产业化为突破口,在南亚、东南亚、非洲、欧洲建立杂交小麦新品种培育和示范基地,构建亚非欧杂交小麦示范应用网络,加速中国原创优势技术走向国际。
今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五年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大家在合作中各获其利,互惠共赢,在经济项目、民间交往、文化交流等广泛层面都有了很多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