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洛美8月29日电 通讯:穿越时空的“乒乓情谊”
新华社记者肖玖阳
“我能获得这些成绩,最主要归功于当年中国教练对我的指导和训练。”20岁的多哥乒乓球国家队运动员阿苏向新华社记者展示着这些年来获得的奖杯,其中最耀眼的是今年多哥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冠军的奖杯。
阿苏从12岁就开始练习乒乓球。2012年,几位中国教练对他和其他队员进行了长达半年的集训。
“这半年里,我不仅学会了许多击球技巧,也从教练们身上学到了沉稳的心态与冷静的头脑。集训班结业后,我接连打败了多位从前无法挑战的高手,从此越战越勇。可以说,中国教练的训练帮我打开了乒乓球职业化的大门。”
阿苏说,这些年来,中国驻多哥大使馆以及多哥华人社团一直在用多种形式资助他和他的队友们,不论是奖学金还是每年举办的中多友谊乒乓球赛,都在促进球队的发展。就在今年,他的2名队友还去了中国接受专业培训。
阿苏在国家队的教练奥蒂乐对中多间的乒乓球交流成果十分认同。
“几十年来,中国教练一直帮助培训我们的球员,多中间的乒乓球交流从未间断。这些中国教练不仅带给我们高超的技巧与丰富的经验,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
奥蒂乐说,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曾接受过中国教练的培训。“当时我才8、9岁,很多记忆已经模糊了,但我还记得教练挥拍的样子,和他手把手教我接球时的那份温暖。”
奥蒂乐退役后加入国家队教练的行列,数十年来训练过的多哥乒乓球运动员有上百人。
“阿苏是我培养的又一个多哥冠军,我希望他能去中国打球。因为在那里他能得到更多锻炼,同时我也希望他去看看这个美丽富强的国家。”奥蒂乐说。
和奥蒂乐一样,今年5月卸任的前任多哥乒协主席蒂奥菲乐对于中多乒乓球交流同样有很多话要说。“担任多哥乒协主席的10年间,我见证了中国对我们乒乓球发展的许多无私帮助。是中国捐赠的器材、提供的技术指导让多哥乒乓球不断进步,在赛场上屡获佳绩。”
他说,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派遣的一支教练队伍对于草创未久的多哥乒乓球队给予了巨大的帮助。经过那支教练队伍的培训,多哥乒乓球运动员们在第三届全非运动会上表现优异,多哥8枚奖牌中7枚由他们获得。
“这样的成功让多哥年轻人开始关注乒乓球这项运动,而这种热情一直延续到今天,”蒂奥菲乐说,“现在我们的球员训练非常积极,他们年纪都不大,但都很刻苦,教练们经常要把他们从训练馆‘赶’回家。”
新任多哥乒协主席瓦斯特回忆自己的球员经历时,也用了“勤奋”两个字来形容。“其实我、蒂奥菲乐还有奥蒂乐都没有把在乒协和国家队的工作作为主业。我是一名建筑师,蒂奥菲乐在保险公司上班,而奥蒂乐则是公务员。这么多年来,是对这项运动单纯的‘热爱’让我们坚持了下来。”
瓦斯特说:“我们对于推动多哥乒乓球发展的追求从未停止,当年那些中国教练们播下的种子早已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作为新任乒协主席,我希望看到有一天多哥球员能够像中国球员一样站上世界巅峰。”
从蒂奥菲乐到奥蒂乐,再到瓦斯特和阿苏,对于乒乓球的执着热爱跨越了时空,不断传承。借助小小的乒乓球,他们走近了地球另一端的中国,而中国敞开怀抱的慷慨帮助,又让两国人民的情谊花开满园,友谊之树长青不败。
据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记者侯雪静)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14日表示,中国和非洲国家有相同的奋斗历程,在减少贫困的实践中都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中非将着力加强四个领域合作,共同推动减贫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