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华盛顿8月23日电 题:这样“装睡”到何时?
新华社记者孙丁 高攀
“中国产品是不可替代的”“转移生产成本高、时间长、风险大”“请不要加征关税”……
连日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举行的拟针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系列听证会,已成为相关业界代表的“吐槽大会”,多数代表反对将本行业或企业纳入加征关税清单。这令本想以此寻求公众支持加征关税计划的美国政府官员颇为尴尬。
尴尬之一是,加征关税不明不白,压根站不住脚。过去4天里,200多名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面对由美国政府官员组成的委员会进行陈述。他们表达的意见大同小异:不明白本行业或企业的产品为何会成为美国政府考虑加征关税的对象。美国政府打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幌子”挥舞关税“大棒”,但为什么要对木刷子、购物纸袋、自行车等普通消费品加征关税?明眼人知道,这些并不涉及所谓的“强制技术转让”,相关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生产完全是受市场驱使的自发行为。
尴尬之二是,破坏全球供应链,不尊重市场规律。虽然参加听证会的这些行业或企业种类千差万别,但大多高度依赖中国制造的产品或零部件。许多业界代表表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已持续多年,合作关系融洽牢固,中国产能足、产品质量好,实在没什么理由要转移产地或寻找替代进口源。有的信息科技企业界代表讲到,如果企业都为重建供应链而忙得焦头烂额,就无法集中力量进行创新了。
的确,全球化浪潮促成了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关键地位。美国政府企图通过加征关税将制造业供应链搬回美国是不尊重市场规律之举,不仅将阻隔供应链高效整合,还将推高产品价格、抑制企业投资和就业。正如美国化学委员会国际贸易主管爱德华·布日特瓦在听证会上所说,“供应链并非‘即插即用’,它们不能轻易地重新配置来满足美国贸易政策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