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4月25日发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顾问兼研究部主任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撰写的题为《拿双边贸易大做文章犹如“打地鼠”》的文章。文章说,即便美国缩小了对个别国家的贸易逆差,它对其他国家的逆差却可能因此扩大。双边行动无法改善其总体贸易平衡。
对贸易争端不断升级的担忧笼罩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上周举行的春季会议。
美国总的来说与全球其他地区存在贸易逆差,其领导人希望缩小这种逆差。然而,要做到这点,美国的贸易伙伴国必须减少与美国的集体贸易顺差——在美国近期的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政策导致其国内支出和进口激增后,这个任务变得更加困难。这种僵局可能会破坏全球经济当前的增长,特别是如果有更多国家转向采取贸易限制措施的话。
一个国家总的贸易逆差当然可能过高,顺差也一样。因此当贸易平衡过度偏向哪一边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特意指出来。但长久以来存在一种谬论,认为除非一国的总出口超过总进口,否则这个国家在贸易中就吃亏了。贸易逆差往往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例如,逆差能够帮助各国获得进行长期生产性投资所需的资金,这些投资最终将增加国民收入和财富。
把一国从贸易中得到的好处等同于其总的贸易顺差是错误的,认为一国对某个贸易伙伴国存在双边逆差就代表着吃亏就更是大错特错。总的贸易平衡是所有或正或负的双边贸易平衡的加总,但从贸易中得到的好处不只来自于顺差关系。实际上,如果一国因寻求缩小总的贸易逆差而错误地架设起进口壁垒,将导致其双边的顺差和逆差都缩小。
一国总的贸易平衡是一种宏观经济现象,反映其支出少于或多于收入。相比之下,双边贸易的结构反映的是国际劳动分工——这种分工基于各国的竞争优势。
例如,美国进口铝,这增加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但较为廉价的铝进口有利于美国规模最大也最有特色的出口项目之一:飞机出口。限制铝进口不仅会损害飞机出口,还会降低全球劳动分工的效率。这种限制不会改变一个事实,即美国的支出超过收入,而这是造成美国总体贸易逆差的根源。
美国政策制定者正试图通过谈判缩小与特定贸易伙伴国的逆差,例如墨西哥、韩国和中国。他们表示,他们正试图修复双边贸易关系中的政策扭曲并扩大美国总体贸易顺差。在存在扭曲的地方,第一个目标可能会有助于纠正不公正做法并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但美国不太可能改善其总的贸易平衡,即便它成功缩小了与某些国家的双边逆差。假设韩国同意限制其对美国的钢铁出口,同时降低针对美国汽车进口的壁垒。美国减少从韩国进口钢铁和增加对韩国出口汽车的同时,很可能会伴随着从其他国家如加拿大进口的钢铁增加、出口到澳大利亚的汽车减少。
或者,如果美国最终选择扩大国内钢铁和汽车产量,那可能导致其他出口商品的产量下降——在像美国这样的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的国家,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美国对韩国贸易逆差一旦有所减少,取而代之的将是它对其他贸易伙伴国的逆差扩大或者顺差减少,这就像“打地鼠”游戏一样。
双边贸易的变化未必会改变一国支出与收入的失衡。纠正这种失衡需要采取政策使支出水平更加贴合收入水平。而过分侧重于双边贸易可能会严重扭曲国际劳动分工——从而减少各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好处。即便双边行动反映出合理的抱怨,也可能会招致报复。
坚持基于规则的现行争端解决机制采取多边策略更为可取。这是互利共赢的做法,并可避免谁都没好果子吃的贸易战。
海外网1月4日电 在4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耿爽就近日热点进行回应。相关内容如下: 问:日前,巴基斯坦国家银行宣布,巴中两国的国有和私营企业可以在双边贸易及投资活动中自主选择人民币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