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鞠建东:中美贸易摩擦须理性看待

2018-04-23 11:56:02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清华大学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就近期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如何看待摩擦、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势以及全球经济再平衡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中国经济时报:此次中美贸易摩擦原因为何?其中,技术因素对中美经贸关系有着怎样的影响?

  鞠建东:此次中美贸易摩擦实际上有三个背景:一是全球化正在发生变化,二是中美关系处于不同阶段,三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从3月23日至今已经整整一个月时间,从特朗普发动争端开始,双方进入了“讨价还价”的谈判阶段。需要说明的是,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中美双方都试图去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高地。

  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其目的是维持美国在全球的技术霸权,减缓甚至打断中国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通过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进行打击,从而维持美国在全球经济的领导与主导地位。我认为,中国应对贸易争端,必须抓住发展高科技产业这个核心利益。

  中国经济时报:该如何看待美国301条款以及美方对中方的指控?

  鞠建东:中国自从加入WTO后,就一直严格遵守承诺WTO的各项规定,也不存在违反知识产权规定的情况,所以,此次是美方采取的单边措施。美国301条款里面很多地方在讲中国的贸易是不公平贸易。但什么叫公平?这是个问题。我认为,衡量公平与否,应该去衡量它是不是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福利,是不是提高了美国人民的福利,是不是推动了全球的发展。

  此外,各方一旦出现贸易纠纷,首先应该坐下来冷静地进行双边协商,而不是贸然采取单方面的措施,这样会极大有损双边的经贸关系。

  中国经济时报:基于当前新的全球治理框架,该如何预判中美双方未来经贸关系走势?

  鞠建东:从全球贸易格局来看,2012年前是“旧常态”,即“高速增长,美国核心,中国驱动”。全球贸易格局依然是以美国为核心,但是以中国为驱动力,中国大规模低成本劳动力涌入世界市场,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了全球贸易格局,每年平均7.6%的贸易增速,甚至高于GDP增长的速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了30多年的增长。

  但是2012年之后,进入了新时代,整个全球贸易增速减缓,并且全球贸易也不再是美国主导,已经形成美国、中国和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北美价值链、欧洲价值链和亚洲价值链已经初步形成,二次大战以后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治理结构发生变化。

  因此,世界经济和中美经济均进入了一个重构阶段,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将是一个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关系。值得强调的是,中美贸易争端必须坚持以高科技产业发展为核心,也只能以高科技产业发展为衡量方法。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