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特写:马克思的家乡与酒

2018-04-03 13:51:0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历史上,摩泽尔地区出产的葡萄酒销路很好,当地酒农生活富足。但1828年后,普鲁士王国为扫除德意志各邦国间的贸易壁垒,成立关税同盟,推动德意志境内关税统一。这使得特里尔的葡萄酒产业受到别地生产的低价酒的严重冲击,不少酒庄迅速破产。

对此,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关于摩泽尔地区农民状况》《摩泽尔记者的辩护》等文章,抨击普鲁士的政策。恩格斯后来评价,摩泽尔葡萄酒问题让马克思的思考“从纯粹政治议题,转向经济学问题乃至社会学议题”。

马克思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写道:“(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酒庄里的“老同学”

马克思思想在全球传播,带给特里尔的老乡们颇多荣耀。今天,当地人对马克思的哲学、社会学、政治主张都能谈出一二。

位于特里尔城北坡地上的吉奥格·弗里茨·冯·内尔酒庄建于1803年。现今酒庄主人艾薇·冯·内尔丈夫的高祖父约翰·彼得·冯·内尔是马克思的同学,他上学时对马克思的印象是,并不太惹人注目。而当地人的评价是:“那时马克思表现很好,守纪律”。

到了酒庄主人艾薇叔祖的年代,马克思已成为欧洲知名的哲学家、社会运动人士。艾薇说,她的叔祖、在当地中学任教的奥斯瓦尔德·冯·内尔·布朗宁给家里人留下一句话:“应该去读读马克思(的著作)。”

这句简单的话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20世纪初,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后起之秀的德国,政府重视海外资源与市场,忽略马克思的主张,但他的著作在知识阶层广为流传,被视作了解经济规律、社会运行的经典。“那时候,如果要自认是个知识分子,就必须去了解马克思的思想。”艾薇说。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