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揭秘平昌冬奥“北京八分钟”幕后“天机”

2018-02-28 09:31:15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黄天羽说,团队在仿真中考虑到了人的极限因素,只要仿真系统能做到,我们就有数据,就能够进行排练。

团队向记者演示了预演仿真系统中,演员们划出各种艺术样式的场景。记者发现,预演仿真系统所展现的动画效果和之前“玛雅”上展示的效果大同小异,但还是那句话,内行看门道,团队成员告诉记者,在这个预演仿真系统中的所有动作,都是轮滑演员完全可以完成的,因为这些动作都是在人体极限范围内的数据基础上设计的。而这就是仿真系统的神奇所在。

此外,据李鹏介绍,团队在这套预演仿真系统里还搭建一个完全真实准确的跟平昌的场地一样的场景模型,并把奥委会在平昌奥运场地里给出来33个拍摄机位的角度都按照标准数据搁在上面。“因此我们事先可以把转播机位和转播效果提前做一个判断,到了后期的时候,导演就是用这套系统在指挥排练,商讨转播方案。”

与演员打成一片,给设备贴上暖宝宝

尽管有着如此强大的软硬件设备,但要保证演员最佳效果,丁刚毅团队将人力也发挥到了极致。据李鹏介绍,在排练过程中,团队成员跟演员做了充分的沟通交流。“我们的孩子和体育大学演员之间打成一片,没事就跟他们聊天,跟他们玩,跟他们训练,在过程中去了解他们的体会、感觉以及理解能力,根据他们的特点来相应的做出排练系统,”李鹏告诉记者,“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花费的隐形的时间和精力特别大。”

焦迪是丁刚毅团队中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据她介绍,从去年的十二月到今年一月底,她和部分团队成员就驻扎在位于昌平的训练基地里。在训练基地,她和同事们身兼多职,承担着现场服务、系统程序修改、演员排练数据捕捉,以及和后方同事沟通系统调试等工作。

关键词:平昌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