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李鹏告诉记者,这个由玛雅绘制的演出场地内没有任何标志,“运动员要怎么定位,怎么走动?相互之间的位置怎么确定?时间、音乐怎么掐,怎么踏准时间的点?都是从没遇过的情况。”
“我们就赶快回来自己想,技术上,我们自己攻关,排练方式上,我们跟编导组紧密地配合、商量,讨论具体用什么方式……”
李鹏称,根据轮滑这种特殊的表演形式和圆形场地的特殊性,团队决定通过辅助排练系统,把导演的意图拆解,细化到每个人的每一个时间点,之后再进行有效地组合。
他以中国结图案的绘制为例介绍道,团队先把数据从曲线上提取出来,算出曲线延伸的时间、速度,然后再和编导团队与演员团队沟通,看演员能否够达到与曲线的延伸保持一致的要求。“有时候我们会根据创意的需求来要求演员加紧训练,去达成目标,”李鹏说,“但有些动作是人的能力所做不到的,包括急停、急转、调头,尤其是轮滑这种形式,轮滑演员不可能在非常稳定、轻松地情况下就能够调头。”
记者看到,在由玛雅制作的创意方案里,虚拟轮滑演员在画“橄榄叶”这一图案时,在“叶尖”等一些角度非常尖锐的地方,演员几乎是瞬间就完成了折返,这一转弯半径明显不符合物体运动规律,只有“三体人”的“水滴”才能完成如此不可思议的匀速锐角折返运动,现实中的轮滑演员根本没办法完成这样的动作。“实际上,我们的演员(做这个动作时)肯定要有一个减速然后再提速的过程。但这样的话,演员就会踩不上点,跟不上脚下的影像。”
正因如此,李鹏介绍道,团队在建模的过程中,不断跟创意团队、演员团队磨合,找到大家都能认可的平衡点,在这个点上再形成数据。“然后我们再把演员的位置、动作、时间、速度等信息算出来,给每个演员一个专属于他的路径图,做出一个训练手册,这样每一个演员都知道他在每一个音乐节拍时的位置、速度,”李鹏称,通过这种先单人后小组组合的方式,最终做出了整体符合要求的效果。
23日的韩国江陵速度滑冰赛场内出现了一段“辣眼睛”的小插曲。一名外国男子突然闯入冬奥冰场内,将衣服脱到只剩一件粉红色短舞裙,在冰面上翩翩起舞。不料却在众目睽睽下尴尬摔倒。随后被人轰走。
4月23日下午,“透过平昌看北京”—北京冬奥组委实战培训成果系列大讨论活动启动。这是冬奥赛事进入“北京周期”后,北京冬奥组委汇聚各方智慧力量,全面推进筹办工作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