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刊载了自由撰稿人莫尼·巴苏的一篇文章。中产阶级的巴苏带着80多岁的家庭老保姆阿米娜走出贫民窟,来到加尔各答最繁华的高端商场。富裕与贫穷,新印度与旧印度,会产生怎样的碰撞呢?
和很多人一样,巴苏对贫困知之甚少,只知道印度正逐步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新兴经济大国。但有一道鸿沟却越来越大,富人和穷人位于这条鸿沟的两极,正如巴苏和阿米娜一样。
国际救援组织乐施会的报告显示,印度最富有的10%人口掌控着整个国家80%的财富,最顶层1%的精英阶层拥有印度58%的财富。换个说法,16个印度富人拥有的财富相当于6亿人的财富总额。
在巴苏看来,这些数字太过惊人,今天的印度好像“精神分裂”了。一个是经济、军事、技术不断提升的民主国家;另一个是阴影笼罩的贫民窟之国。75%的人口依然生活在贫困中,只有11%的人家里有冰箱,35%的人不会读书写字。
印度不只存在于政客和媒体的吹捧中。巴苏找到生活在加尔各答贫民窟中的阿米娜,希望从她口中了解真实的印度。走出贫民窟,仰望加尔各答的繁华,阿米娜会如何作答呢?
巨大转变的背后
自1998年开始,阿米娜就在巴苏父母家里做工,主要负责打扫卫生。2001年巴苏父母过世后,巴苏只有在回加尔各答时才能偶尔见到阿米娜。巴苏的父母早年移民美国,后不断往返于美印两国间。巴苏一直在探求,印度从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和英属殖民地发展成世界大国,在这些巨大转变的背后,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穿过一条漆黑曲折的小胡同,巴苏来到阿米娜的住所。所谓的住所只是一个小房间,空气中弥漫着煤烟味,还混合着香葱、大蒜和香料的气味。阿米娜的房间没有窗户,看起来像一个黑乎乎的洞穴。简陋的床下垫了砖块,以防在雨季来临时受潮。隔板上放着一个上世纪90年代生产的电视机。床对面的墙上仅有一只满是划痕的铝罐。阿米娜和孩子们住在一起,每月支付2美元租金。如果不是有租房管制,她的女儿女婿可能没有能力再让她继续住下去。
印度经济学家迪万达·沙马提倡有利于穷人的迂回式发展。他认为,印度的税收结构和其他政府激励机制服务于富人。
美国乔治敦大学经济学专家拉杰·德赛认为,造成印度贫富差距的其他因素还包括性别、种姓制度、居住区域。比如,和一些居住在偏远农村的穷人相比,阿米娜的生活已经好很多了。
“这是哪儿?太干净了”
出发前,阿米娜换上一条纱丽,尽管很旧。她依然赤着脚,龟裂的脚上满是污垢。
巴苏带阿米娜来到了Quest Mall,新旧印度将在这里交汇。商场门口,保安拦住了阿米娜,因为“不穿鞋者不得入内”。巴苏只得借来轮椅,才避免了尴尬。
“这是哪儿?太干净了”,阿米娜问道。过去她只敢透过橱窗朝里望。巴苏推着阿米娜来到奢侈品店,店员疑惑的眼神出卖了心中所想:为什么中产阶级的妇人会和一个穷老太在一起?“有什么可以帮您吗?”店员问。巴苏示意询问阿米娜,店员有些莫名,只得又礼貌地问,“我给您拿一款包?”
阿米娜指了一只包,询价后店员说是12.5万卢比,相当于1865美元。
巴苏去看阿米娜的反应,但后者什么反应都没有,因为她对那么大数目的钱根本没有概念。对阿米娜来说,只是抽象的“很多很多钱”而已。对阿米娜来说,至少要花25年才能买这一个包。
再创奇迹,还是走下坡路?
如何解决严重的贫富不均问题,是印度上下面临的难题。印度经济是会再创奇迹,还是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一些专家认为,过去15年间,印度经济呈无就业增长,在无形中拉大了贫富差距。
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仍有很大部分人无法享有良好教育和公共医疗。
德赛提出,建立养老金系统,可以在短时期内造福数百万人。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政府已推出一项养老金计划,尽管还存在诸多争议。
巴苏又带阿米娜来到商场内的一家顶级餐厅。阿米娜从没有用过筷子和叉子,巴苏告诉她可以用手抓。又一次,她们感受到周围奇异的目光。
“你觉得这地方怎么样?”巴苏问。
“我感觉从地狱来到了天堂。”
在回程的车上,阿米娜用孟加拉语说了句,“我将永远是个穷人,像我这样的人没有出路。”巴苏不禁感到难过。
穷其一生,阿米娜还是一无所有。
这是2015年底的故事。10个月前,巴苏得知阿米娜的住所被迫拆除,为了建造高层住宅。那片区域的住宅未来售价在15万美元甚至更高。阿米娜和她的家人被转移到另一片贫民窟。 (见习记者 杨瑛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