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企丑闻缠身 日本“工匠精神”的牌子砸了吗?

2017-10-18 07:32:55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祖先传承下来的东西”是什么?专攻一门技术,经过长时间的专注成为某个小领域的王者。比如,全球唯一掌握一种超小塑料齿轮的生产与加工技术的企业就在日本。这种齿轮最小的仅百万分之一克,直径0.149毫米。从顶级汽车到顶级钟表,很多关键部位都需要这种齿轮。

“在技术上、设备上一丝不苟,不追求数量和速度,品质最优先。”一名常年与日本企业合作的中国制造业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说起他眼中的日本企业精神。但他表示,这种精神大约在10年前的金融危机开始出现下滑。陈言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神钢丑闻爆发后,一名日本大企业的高管对他说,“我们在生产规模上越来越比不过中国,希望靠多品种、高质量来维持生产,但这不能保证企业一直能拿到订单。我们在生产成本的下调上,每天都感到巨大压力”。使用神户制钢所产品的一个日本车企高管加藤(化名)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以神户制钢所的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客户要求的可能性不大,该公司也一直在盈利,应该不存在资金问题。唯一能想到的理由是“节省成本,加快生产速度”,因为包括车企在内的公司都希望能采购“又快又便宜”的产品,神户制钢所本身就有良好的口碑,这样做更有利于争取订单。

上述中国制造业人士以钢铁产业为例,还提到日本企业精神坠落的另外两个因素:高层的“自信”与中层的“忧虑”。“日本钢铁厂的很多设备相对陈旧,很多时候无法达到最新产品要求。如同太平洋战争中,虽然美国的武器先进得多,但日本仍相信‘人定胜天’一样,日企高层固执地认为他们的产品已是世界最高水平,完全可以用技术和经验弥补设备不足。所以当中层人员提出设备更新时,他们会置若罔闻。设备跟不上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继而会失去客户,对上对下都无法交代的中层只能‘灵活处理’,最终导致问题大爆发。”

加藤也表示,日企员工一般不会特别意识到某种“企业精神”,而是想着“认真做产品”。当他们发现问题,会向中层领导汇报,害怕承担责任的中层这时就会考虑向高层说明情况后的“连锁反应”:拿不出解决方案,向高层领导无法交代;对客户,有无法按时交货、失去订单、赔付违约金的风险,因此不如想办法隐藏。“负责全课的课长(日本企业中层),责任心很强,在企业内,可以说精力最旺盛的就是他们……课长必须避免陷于琐碎的事情里,必须从大局、全局出发来掌握公司的情况……”傅高义在其书中描写的日企中层,显然已不是上述中日企业人士口中那样“负责任”的管理人员。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