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家国情怀 大国担当(上)

家国情怀 大国担当(上)
2017-10-08 07:36:52 央广网

中国维和官兵在刚果(金)布卡武地区卢马尼亚村小学开展“中国工兵爱心课堂”活动。 中国第二十一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供图

  张鹏飞(左)在已完工的尼日利亚河流州哈科特港船厂码头和护卫军人合影。 本报记者 李 凉摄

在举国欢庆的时候,有一批中国人在海外忙碌着,他们中有维和战士,有建筑工人,有援外医生,还有孔院教师……他们远离家人,用自己的奉献为当地人保平安、建家园、送健康、传知识,用自己的言行展示中国的大国担当

中国工兵,带来和平与温暖

李志伟 马宝宝 王 俊

“我们从来没想到一个国家的军人可以为我们学生那么友好地上课,还送给我们那么多礼品,感谢中国工兵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这是刚果(金)布卡武地区卢马尼亚村小学校长克鲁斯给中国第二十一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亲笔写来的感谢信。

从2002年8月至今,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已经历了20次轮换,他们出色地完成了联合国布置的修筑道路、桥梁修复、场地平整等多项工程施工、医疗救助等保障任务,在异国他乡,尽显中国军人的风采。

中国第二十一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瓦伦古分遣队主要担负停机坪修复任务。“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一经太阳烤,全身脱层皮”是对刚果(金)气候的真实写照。施工第一天,天气就给分队官兵来了个下马威。雷阵雨说来就来,13名官兵一下子被淋了个全身透。刚刚填平的地基被冲得一塌糊涂,一辆装载机后轮陷在了泥坑里,“突突突”直冒烟就是爬不上来。

“雨再大,路再滑,也绝不能让装备在雨中淋着!”官兵们有的在泥坑里放石子,有的在轮胎下垫木头,老练的修理工龙灏用钢丝绳将挖掘机牢牢拖在装载机上。每个人找到车旁最能使上劲的地方,“一二、一二……”官兵们都成了泥人,谁也看不清谁,只有整齐的号子在雨中此起彼伏。出来了!几分钟后,一片欢呼声穿透了雨幕。

刚果(金)布卡武地区教育水平落后、儿童求学困难,维和工兵分队与当地卢马尼亚村小学结对帮扶,开展“中国工兵爱心课堂”活动。维和工兵分队的翻译王攀给孩子们科普文化知识、播放人文地理纪录片,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在课堂上,孩子们目不转睛地听着中国老师讲课,脸上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新事物的好奇。

卢马尼亚村小学有300多名学生、6间教室,却只有5名老师、48张最简单的书桌。有的课程人数多,一半的学生只能席地而坐。维和官兵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尽己所能为孩子们添置文具、药品、食品,还为孩子们平整了足球场。

随着大选日益临近,刚果(金)安全形势不容乐观。9月15日,刚果(金)政府军与布隆迪难民发生流血冲突,多人死伤,难民不得不躲入维和部队营地。

看着血淋淋的场景,已经是第二次执行维和任务的军医赵德友把个人安危抛在了脑后。止血、包扎,他指挥卫生员积极抢救伤员,与时间赛跑。工兵分队指挥长李强第一时间出现在任务一线,指挥营区警戒、伤员救治、安置。一天时间里,中国维和部队共救治伤员56人次,安置难民100余人。

在外出施工过程中,时常能看到路边衣衫褴褛的老人和小孩伸手向经过的车辆索要食物,道桥中队上士王海龙告诉记者,这时候他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民不聊生,才真正明白和平安定的环境对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这也更坚定了他的信念:无悔维和。

这样的铮铮誓言写在每一位维和官兵的日记里。中国维和人员把和平的光芒带到世界上渴望和平、需要和平的地方,在他们的身影背后,是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的大国担当。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本报驻尼日利亚记者 李 凉

张鹏飞和廖剑锋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土),走进了非洲。张鹏飞告诉记者,我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希望能在中土有所建树。廖剑锋则感慨:“如果当时我说,先定个小目标,在非洲干他个十年,这无异于痴人说梦,没人会相信。”

中土东南区的工程项目多在尼日尔河三角洲,这里是尼日利亚反政府武装游击队活动最频繁的地区。在治安环境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从一介书生,到能在尼三角洲地区筑路架桥,赢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信任,张鹏飞和他的团队经历了怎样的磨砺?

2006年大学毕业后,张鹏飞便来到中土东南区,从渣场工作起步,先后组织和参与了尼日利亚多个州及几内亚、乍得、利比里亚、毛里塔尼亚、科特迪瓦等10多个非洲国家的项目投标报价工作,涉及领域包括公路、铁路、跨海大桥和港口等项目。

看着住地和工地及通勤车上荷枪实弹表情冷峻的护卫军人,不难想象当地治安环境之严峻。在两次突发事件中,他体验了恐惧与绝望,更感受到来自我驻尼使馆和公司各级领导及同事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

张鹏飞的事业在2015年迈上新台阶,在组织实施尼河流州哈科特港船厂项目中经受了锤炼。该项目是中土尼公司以股份制合作实施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公司第一个实施的码头项目。项目的顺利完成,使公司在尼海军系统赢得良好声誉。在此基础上,公司顺势而为,再度进入河流州州政府项目市场,并一举中标尼海军拉各斯军港项目。

2008年,已经在吉布提工作两年半的廖剑锋收拾行囊,踏上了飞往尼日利亚的航班。他在尼日利亚贝努埃州负责州长官邸建设,一干就是4年多,完成了他在非洲负责的第二个房建项目。

这期间,他在工作中遭遇了一次恶性交通事故,导致脊柱多处压缩性骨折,医生说只差5毫米就会造成全身瘫痪。喜爱运动的廖剑锋十分乐观地说,因为长时间右侧手脚不能连续发力,倒是成就了左手投篮和左脚射门的相对精准;他把春节休假的机会让给项目上的同事,独自一人留守……

2012年底,公司在尼日利亚拿下近8亿美元的6个机场航站楼的建设合同,廖剑锋放弃回国机会继续奋战非洲,带着项目部同事迅速奔赴埃努古州,开辟新的战场。埃努古航站楼在6个航站楼里最先开工,也最早完成结构封顶,为其他项目建设贡献了宝贵经验。2015年,廖剑锋被调至尼首都阿布贾担任合同额8.23亿美元的城铁项目经理,在实施好项目管理的同时,又牵头追踪后续项目。在担任阿布贾地区经理部总经理后,于2017年5月与首都地区部顺利签订17.93亿美元的阿布贾城铁二期一揽子合同,为深化“走出去”战略、促进中国标准落地海外写下重要一笔。

如今,张鹏飞离他的专业理想越来越近。廖剑锋的“小目标”早已实现,近日,他当选中国铁建“永远的铁道兵十大楷模”。

从激情满怀的大学生,到如今成长为国企海外区域和大型项目的管理者,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中国青年,把美好的青春挥洒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栉风沐雨,绽放光芒。

《 人民日报 》( 2017年10月08日 07 版)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