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用20年,刷出中国摩擦学存在感

2017-09-19 17:02:01    光明网  参与评论()人

用20年,刷出中国摩擦学存在感

——世界摩擦学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

科技日报北京9月18日电(记者 许茜) 18日,全球摩擦学“大咖”汇聚北京,庆祝他们四年一次的节日——世界摩擦学大会。

致辞是这场学术派对的“热场”。大会主席雒建斌院士的致辞“中国风”十足,包括了史前时代的钻木取火、商周时期车轮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始于1997年,已20岁的学术“派对”第一次将举办地选在了中国。

这位院士知道,20年来把中国符号贴进这场派对,我国摩擦人经历了什么。“1997年,大会首次是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那时我国只派出了个位数的参会人员。”雒建斌回忆,2001年,第二届是他头次参加的大会,不过那时的他们扮演的是“观众”角色。

人数增长是从第三届开始的。2005年,数十个中国面孔出现在第三届美国世界摩擦大会。“虽然,那次还是没有人报名做大会报告,但人数增多让我们对未来多了信心。”雒建斌说。

2009年,在日本举办的第四届大会上,传出了中国声音。“会前就有不少中国学者报名做报告,大家开始变得更积极。”参会的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孟永钢教授说。而到了2013年的第五届大会,中国成为参会人数最多的国家,有近200位学者到会。

正是在2013年,我国摩擦学迎来了收获季:中国摩擦学的SCI论文数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是排名第三位的2倍多;中国在摩擦学领域诸如超滑、苛刻工况摩擦学、生物与仿生摩擦学等方向的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硬实力的增强,让摩擦人开始琢磨,“派对”能否开到自家来?于是,去年申办工作正式启动。“整个申办过程有点像奥会运。”参与其中的孟永钢回忆,除我国外,最初竞争第六届举办地的还有美国、瑞典、南非3个国家。

后来,美国和南非主动退出,中国在投票环节高票赢得了此次大会主办权。

致辞结束,雒建斌鞠躬走下台,落座参会席。和他坐在一起的,还有2000多名摩擦学者,其中中国籍学者1186人,外籍学者836人,包括国际摩擦学领域顶级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等。

会场外,举办了围绕摩擦学的科技展。“会议期间,这个展览将向公众免费开放。明天,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会来参观。”会务组成员、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马明说,摩擦在中国还是很“小众”,公众对它的认知还很有限。但其实,作为一门研究摩擦、磨损和润滑的科学,摩擦学在机械、能源、电子等领域具有核心地位。

“这个学科在中国还不是明星。”这一点雒建斌是反复提到的。在会后的采访环节,他和多位学者跟媒体说的最多的就是“希望大家关注摩擦学”。

“每年全世界约30%的一次能源因为摩擦被消耗,约60%的机器零部件因为摩损而失效。”雒建斌说,摩擦学的不断进步,正在创造出一个更加绿色的地球家园,但它的功用却鲜有人知。

用20年,他们走上了摩擦学的国际舞台,亮出自我。现在,他们转过头,从此处开始,让摩擦学走向舞台中央。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