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特稿:把握机遇 报国圆梦——海外学子积极投身祖国创新创业热潮
新华社记者
即便辍学,也要回国创业。是什么让孙悦和李天驰这两名中国小伙儿如此坚决?
孙子曰:兵贵神速。2015年,面对国内潜在的巨大市场,已在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做完论文、只差答辩就能拿到学位的孙悦和李天驰一分钟也不想多等,毅然放弃学位,投入祖国新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中。如今,他们开发的“编程猫”趣味编程软件已俘获国内不少小朋友的心。
近年来,像孙悦和李天驰这样回国创新创业的海外学子越来越多。祖国良好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如磁石般深深吸引着他们,而这强大的磁力很大程度上源自国内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对创新的关注以及对人才的重视。
施展才华天地广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
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陆思嘉便是这数以百万计海归中的一员。2012年,他带着技术回国创业。如今,他参与创办的亿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已有约220名员工,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人民币。
陆思嘉介绍,他们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遗传病的诊断与阻断、肿瘤的精准检测等,每年为超过5000对夫妇提供遗传病阻断服务,助其提高怀孕成功率,降低遗传病风险。
“我国人口众多,遗传病是个大问题,对社会和家庭本身都是很重的负担,”陆思嘉说,“我觉得能回国在这方面做一些贡献,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陆思嘉看来,回国创业可谓一举多得,不仅能够帮助更多患病同胞,还可让自己的技术成果得以应用,且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这个市场本身对我们这样的高新技术有着巨大的需求,”他说,“想要在美国把一些技术落地,再把它用到人身上,真正帮到病人,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但在国内,我们会有比较好的机会,整个国家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都比较支持精准医疗这个方向。”
创新创业环境佳
除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全国上下着力营造的创新环境,也是孙悦、李天驰、陆思嘉等人回国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
孙悦和李天驰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在中国,创业已成为很多高校毕业生的首选,全社会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体现在各个方面。“对我们最有利的是国家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推动,使得全国人民对创新的接受程度空前,整个民族对创新的包容性、重视度得到提高。”
陆思嘉在创业初期也曾接受过政府扶持。他说,国内很多产业园区会为创业者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而这对于各方面资源都有限的初创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感谢政府给创业公司这方面的支持,正是这样的支持帮助孵化出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让我们走向正轨。”
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剑桥大学博士生张岑说,国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各类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不少海外学子回国考察,亲身体验国内创新创业大环境。因此,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愿意加入国内创新创业的浪潮中。
目前,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员刘芳德已经组建好团队,准备回国为他们的“智能外科”项目融资。“国内现在各地政府都很重视创新创业,我们团队参加了不少国内举办的创业大赛及地方考察,搭建了人脉,也获得了更多国内市场的信息。”刘芳德说。
求贤若渴引人才
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是关键。“百人计划”“千人计划”“春晖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央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吸引海外人才。
2015年,作为第十一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时年29岁的余达刚完成在德国明斯特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回到母校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担任教授。
在他看来,身为中国人,有能力为祖国做贡献,“是件很自豪、很幸福的事”,而此时,国家对人才的渴求及相关政策无疑成为他实现理想的助推剂。“我回国当教授,想教书育人做研究,当然也希望有个好的平台可以施展所学,希望有一定的资源,包括足够的经费,可以高效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更希望能影响一大批年轻人,”余达刚说,“没有‘千人计划’的支持,我定不可能做出目前的一些成果。”
浙江“80后”小伙斯康也是国家吸引人才计划的受益者。2012年从法国归国创业的他先后入选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精英计划”和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如今,他参与创办的安吉云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拥有一个近30人的工程师团队,获得国内各项专利十余项。
斯康坦言,他的创业经历完全超出回国前预期。“创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然而,我们国家对海归人才的重视及相关支持政策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服务都非常到位,给海归人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斯康说,“国内为我们提供的优厚政策条件是令外国学生无法想象的,这是时代的机遇,必须要把握住。”(执笔记者:郭洋;参与记者:殷夏、林小春、张家伟、张代蕾、张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