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给中美气候变化对话和谈判增加不确定性
该法案为电动汽车的购买者提供新的补贴,而领取补贴的前提是,购置的汽车必须在北美制造,其电池中至少有40%的金属原料和矿物(例如锂和钴)要在美国或者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开采、提炼。
也就是说,拜登政府拟用带有激励措施的国家产业政策塑造新的消费趋势并设立产业的经济流通边界。
美国这一立法对中国可能带来一定的冲击。一是美国力图实施特定的产业政策以及保护主义,以壮大美国的新能源供需两端。由于存在补贴,这对中国相应的出口企业就会构成明显的不正当竞争。
二是,美国推动本土市场走向相对封闭,在生产要素上实施与中国的某种脱钩,这会影响中国部分优势产品对美的出口。
再者,法案鼓励美国本土开拓新能源产业,这会间接冲击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及其设备的出口。
另外,法案的颁布进一步增强了美国在规范制定上的影响力并树立新的产业偏好,美国或以新的标准与中国对接谈判。这可能为未来中美在气候变化上的对话和谈判增加不确定性。
对此,我国可以积极应对。首先,从美国这一法案所表现出的民主党的新产业偏好以及特定公司在产业中的权重变化,可以分析出美国产业发展的走势。
其次,可对法案的实施以及效果保持密切观察,听其言观其行,既要预防美国的政策泡沫又要防范美国借所谓的环保和能源新标,将中国设置为身份他者、行为他者进行新的排斥。
另外,可积极对外宣介中国在能源环保和气候领域的突出成就,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能源政策,了解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正在推动全球命运共同体建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