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中文教师炼成记(3)

加强本体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许嘉杰面临的挑战,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大赛总裁判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吴春相教授在该大赛总结发言中提到选手们需要改进的地方正包括汉语本体知识的提升。“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胖’与‘越来越胖了’有何区别,有的同学的回答并不到位。在体和用的问题上,体是基础,学习多长时间都不为过。”吴春相说。

●提升有道,不要说“这是语言习惯”

对国际中文教师而言,究竟应该如何提升必备素质?

马真举例说,1985年,她到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研究所访问1年。访问期间,有一位日本教授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别”修饰有的动词时,可以有带“了”、不带“了”两种说法,如:“别吃了!别吃!”而修饰有的动词时,却只有带“了”一种说法,如:“小心,别呛了!”没有不带“了”的说法,不说:“小心,别呛!”这是为什么?

“那我们怎么来回答日本朋友提出的问题呢?首先,千万别说这是汉语的习惯。其次,不能就事论事。也就是说,不能就所提问的那个具体实例来思考,而要善于启动自己的天然‘语料库’,在头脑里思索、寻找相关的语言事实,在此基础上寻求所要的答案。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作为一名称职的汉语教师,必须要有坚实深厚的汉语言文字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得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马真说。

陆俭明和马真都表示,国际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注意从书本上去发现问题,另一方面是从实际的语言生活或者说语言实践中,特别是从汉语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马真说:“这里所说的语言生活或者语言实践,既包括人们正常的言语交际,也包括学生,特别是外国汉语学习者在说话、写作中出现的偏误现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