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最早分子键被找到了

原标题: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最早分子键被找到了!

参考消息网4月20日报道澳大利亚媒体称,经过数十年的搜索,科学家终于在太空中探测到了宇宙“大爆炸”之后的早期宇宙中形成的最早分子键。

据澳大利亚科学预警网站4月17日报道,在NGC7027行星星云中明确无误地发现氦合氢离子(HeH+),使得在外层空间寻找这种行踪不定分子的史诗般搜寻努力宣告结束,并将巩固有关实际上使我们所知道的宇宙成为可能的化学过程的理论性预言。

德国天文学家罗尔夫·居斯滕告诉科学预警网站:“附近宇宙中缺乏氦氢化物存在的证据,已经导致了对我们所了解的早期宇宙化学过程的质疑。现在公布的这一发现将消除这些怀疑。”

氦合氢离子(HeH+)的想象图(英国《卫报》网站)

报道称,理论认为,一旦早期宇宙在大约140亿年前的“大爆炸”后冷却下来,轻元素的离子便开始相互重新结合。在绝对温度低于4000开(约为3727摄氏度)的某个状态下,早期宇宙见证了研究人员所说的化学的黎明,而根据科学的假设,其完整的过程取决于一个关键的步骤。

居斯滕及他的研究伙伴们在一篇新论文中解释说:“在这种没有金属和低密度的环境中,中性的氦原子通过与质子的辐射联系,形成了氦合氢离子(HeH+)形态的宇宙中最早的分子键。”

报道回顾称,几乎早在一个世纪之前,科学家们就曾在正常的微观规模上利用实验室复制了这一基本化学过程——但依然存在一个相当大的障碍。这个障碍就是在“野外”还从未发现过氦氢化物这种最基本的化合物。这里所说的“野外”指的是太空,也就是行星星云。

报道介绍,行星星云是发光、膨胀的电离气体云团,它们是在恒星生命的最后阶段被喷射出来的——而且至少就氦合氢离子而言,它们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接近于后“大爆炸”化学过程的天体类似物之一。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