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对中资筑起“防火墙”?欧盟需卸下心防

参考消息网11月21日报道 去年9月,一个在欧盟层面设立外资审查机制的原始提案获得欧盟委员会通过,迅速引发外界关注。如今,新的消息显示,欧盟各国可能很快就该机制的立法草案达成共识。有外媒认为,欧盟建立外资审查机制是为应对中国收购行动。不过,一周前欧洲贸易专员还否认过该计划是为了“反中国”。欧盟此举究竟是何用意,值得深入观察。

据外媒报道,欧盟草拟外资审查条例的行动被称为对外国投资筑起“防火墙”,它也是欧盟层面首次启动这一方面的立法。欧盟委员会说,设立该机制的目的是要限制外国对“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科技”的威胁。不过,新法不会剥夺欧盟各国政府审批外国投资的最终权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学者董一凡告诉参考消息网,客观而言,在接纳外国投资方面,无论哪个国家对待这些问题都会既考虑经济角度,也考虑政治角度。也就是说,除了权衡外国投资能够带来的经济利益,各国政府从政治和两国关系角度考虑是否接纳投资也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该项机制仅仅是针对中国的收购行动,或者更有甚者仅仅是为了阻止中国的收购行动,那就有失公允。中国多次表达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中国投资欧洲也是在商言商,没有政治企图,欧盟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对中资如此警惕。尤其在保护主义逆流横行的今天,欧盟和中国都有维护国际秩序免遭破坏的责任。欧盟与其提防,不如尽早卸下心防。

或许也正是出于这种综合权衡,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的言论最近受到了舆论的大量关注。他在参与德国有关对华关系的辩论时警告柏林不要妖魔化北京,还表示面对美国的贸易威胁,中德两个经济大国应加强合作。

其实,中国并不是欧盟最大的投资来源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欧投资存量都远高于中国。董一凡认为,2014年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势头在欧洲较为明显,这引起了欧盟的注意。这种注意也反映出中国实力全面上升对于中欧关系以及欧盟对华心态带来的复杂影响。

他说,从政治上讲,欧方对中国在欧洲周边、中东欧等地经济影响力的上升抱有非常谨慎的态度。从经济上讲,中国经历40年改革开放,逐渐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无论在出口、投资还是新兴产业方面,都已经与欧洲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而从欧洲自己的角度讲,创新能力、技术实力恰恰是其保持自身产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此一些欧盟成员对中国在欧投资产生危机感。

不过,欧洲审视外国投资也面临一些内部挑战。据称,尽管目前各国政府和欧洲议会已对95%的草案文本达成了协议,但剩下的分歧主要在于一些具有政治敏感性的部分,比如各成员国在表达对某项外国直接投资的关注时,可以做到何种程度。根据草案,欧盟各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可针对某个成员国的外国投资,要求获得相关资料和提供意见。相关国家必须对这些意见进行“适当考虑”,以及高度重视欧盟委员会认为该投资可能影响欧盟计划或项目的意见。

董一凡指出,欧盟投资审查条例如果出台,其中很多内容也将做相对模糊的表述,这些都将给政策执行留出了很大的弹性空间。而且欧盟层面审查也将很大程度上受到成员国对于投资来源国态度的左右,因此未来条例的执行也将继续考验中欧双方的智慧。(完)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推荐阅读

军事

  • 尹锡悦为什么总躲着不出来 总统豁免权成争议焦点

  • 被骗缅北小伙称被发现报警基本九死一生

  • 专家解读特朗普“美加合并”论调 疯狂设想背后的权力博弈

  • 马媒称绑架演员王星的幕后老板被抓 涉案公司被捣毁

  • 乌称F-16难敌俄军 想要F-35 技术差距暴露困境

  • 特朗普一再扬言吞并加拿大目的何在 领土扩张野心再现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