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特约记者宋玉王伟强]在一战和二战中,与欧亚大陆远隔重洋成为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如今对于意图对付俄罗斯与中国的五角大楼而言,这个优势却似乎变成了难以逾越的天堑。美媒8日披露称,由于战略运输能力近年来一直在急剧下降,美军已经无法支撑一场跨越大洋的大规模战争。为应对这种窘境,美军正在太平洋地区推动一种新战略——拉盟友当“替死鬼”。
跨洋投送能力持续退化
尽管美军近年在几场局部战争中仅出动可以快速调动的海空军就获得胜利,但要对付重量级对手,单靠空中轰炸仍嫌不足,必须出动地面部队。但据美国《防务新闻》8日报道,由于美军海运能力的下降,“如果俄罗斯在明天入侵欧洲,美军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跨洋投送足够数量的坦克、重炮和其他装备,战时可能赶不到欧洲”。
报道称,美军海运能力的下降根源在于美国造船业的衰落,美国今天已经不可能造出过去战时的大规模物流运输船队,从事海事运输的船只比二战时期减少了几个数量级。这意味着美军没有足够的运输船将陆军装备从本土投送到欧洲或亚洲。更糟糕的是,美国政府问责局的报告显示,即使是专门用于战时海运的海运动员舰艇,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船体老化和设备故障问题。如果这一数字继续上升,战时到底有多少运输船可用都成问题。
目前,美国可用于战时大规模应急海运的基本家当,主要包括海事局监管的46艘快速预备力量舰艇、隶属军事海运司令部的15艘船,以及在海上安全计划中悬挂美国国旗的约60艘商业船只。然而,46艘快速预备力量舰艇已经老化,船壳寿命即将超龄,许多账面上能动的舰艇发动机也接近退役。美国海事局局长马克·布兹比承认,美军战时应急海运船队的平均服役舰龄高达43年,46艘快速预备力量舰艇中,有约23到24艘舰艇“需要紧急关注”。美国海事局目前拥有11768名船员可供预备役使用,但战时征调这些人只能“全凭自愿参加”,而且一旦进入大规模战争,即使全部征调这些船员也明显不够。
在海运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美国依靠空运无力支援跨洋援欧战争。美国智库Telemus集团分析员亨德里克斯表示,普通美国人以为“可以把所有我们需要的东西都空运到欧洲”,事实上并非如此——整个美军的空中运力还比不上三艘大型运输船。美国海军今年3月向国会提交的报告显示,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紧急情况下使用的装备约90%都要从海路运输。
在太平洋方向尝试依托盟友
美军跨越大西洋对抗俄罗斯不容易,跨越太平洋对付中国也存在同样的难题。为此,美国太平洋陆军开始推行代号“太平洋之路”2.0版的新轮训计划。美国《陆军时报》8日称,美太平洋陆军司令罗伯特·布朗上将透露,该计划的最新版本是,陆军作战部队减少转移频次,在一些国家驻训更长时间,这样有利于各国中高层指挥官更熟悉彼此行动,进一步训练紧急情况下对接能力,而不是等到危机降临时才建立联系,从而更好地借助盟友力量。
美国太平洋陆军发言人德瑞克·程上校介绍说,“太平洋之路”2.0版轮训计划的好处是让美陆军有更多时间进行基本战时训练,把战备状态贯通到战术级别,进一步增强与盟国军队的互动协作能力。美媒透露,尽管已经力不从心,美太平洋陆军部队仍然试图把“太平洋之路”轮训范围扩大到印度洋国家,希望把美印“准备战争”联合军演升级为多兵种联合演习。
想方设法只为要钱
美媒认为,美国面临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双重威胁,海运能力下降的风险已经敲响警钟,迫使美国海军重建海运船队。“如果没有强大的海运能力,美军就没有同大国较量的能力”。
负责海运的美国官员则急不可耐地伸出了要钱的手。美国海事局局长马克·布兹比强调,重建美国海运船队的投入不菲,一艘二手运输船的采购成本可能在7500万到1亿美元之间,而维护重启费用接近3000万美元。如果要采购新的运输船,招募更多的预备役海运人员,可能需要进一步追加投入。为此,美海军正试图降低标准,购买军民两用的滚装船或者快速支援舰。在2019年的《国防授权法案》中,美国国会允许美军购买7艘商用船只,以更新老化的船队。
复旦大学海权研究专家马尧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大规模海运动员能力是国家战时应急动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国防建设上出现“重新技术轻老传统”“重前方轻后方”等现象,对大规模战争应急动员重视投入不够。但这些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军拥有的全球首屈一指的战略投送能力。美国应急海运动员能力的下降只是暂时的,战时动员需求也没有那么强烈,美国还可以向韩国等盟国订购民用船只。目前这些问题更多是成本制约,而不是能力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