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一篇文章读懂叙利亚危机的来龙去脉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 “过去的几个晚上很吵。”一名叙利亚北部拉塔基亚省居民如是说。

因为10月初俄罗斯加大了对叙利亚的空袭力度,叙利亚危机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2011年3月15日,星星之火仿佛在一夕之间点燃,中东动荡的多米诺骨牌倒向叙利亚,巴沙尔政权陷入漩涡中心。

到今日,叙利亚已千疮百孔,危机积重难返,民众颠沛流离。持续了4年半的危机,是国内各类矛盾的累积,是地区恐怖势力的交织,也是国外霸权势力、宗派势力博弈的结果,同时是世界大国和地区大国相互争斗的叠加。彻底解决叙利亚危机之路,遥远而充满艰辛。

脱轨狂奔4年半

危机刚刚开始的时候,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和德拉省的异见人士坐在谈判桌两头。正如许多叙利亚官员所说,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叙利亚动荡之后的图景,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叙利亚危机将给整个地区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而此时,动荡的伏笔早就埋下:在国内,政府机构腐败问题未见解决,改革停滞不前;经济增长迟缓、失业率攀升;社会问题不断积聚,下层民众积怨加深。在国外,地区逊尼派与什叶派冲突矛盾加剧;一些国家长期培植反对派势力,反对派力量连点成线;中东多国政局动荡产生示范效应……

抗议浪潮迭起、政府应对乏力、边境管控松懈、外国势力渗透,谈判桌前的异见人士逐渐变成一心想改天换地的枪手武夫,甚至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极端分子。从示威游行到武装冲突,从政府官员叛逃到官兵哗变,从“叙利亚自由军”出现到“伊斯兰国”异军突起,脱轨的列车在危机的道路上狂奔疾驰。

首都大马士革也早已不是人间天堂。绑架、暗杀、轰炸、迫击炮弹袭击、汽车炸弹爆炸袭击……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支离破碎的故事,每一个夜晚都在静谧之中隐藏着死亡的气息。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的调停与斡旋从未停止,西方国家的干涉与制裁更是大行其道。从安南到卜拉希米,再到德米斯图拉,联合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始终束手束脚;从“叙利亚之友”到日内瓦和平会议,战场的血腥一早决定了无果的结局。

叙利亚人民内心对和平的希望一次次被冷酷的现实所浇灭,忍受着从绝望到绝望的煎熬。正如一名大马士革民众所说,和平谈判都是政治家的外交战争,真正的平民百姓早就不去理会所谓的和解进程与政治谈判了。

“俄罗斯回来了”

9月30日,俄罗斯空军开始对叙利亚境内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目标实施空袭。俄罗斯军方10月3日表示,经过3天的空袭行动,俄空天部队已显著削弱叙境内“伊斯兰国”的作战能力,俄方将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

其实,从9月初开始,俄罗斯就已迅速在叙利亚加强军备,向叙利亚提供坦克、战机等武器装备,还派去军事顾问和技术人员,在拉塔基亚建造空军基地。

虽然美国一早从俄方一系列动作看出端倪,然而临近俄罗斯真正开打,美国还是难免感到不安。美国国务卿克里对俄方空袭表示“严重关切”,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则称俄军的做法“火上浇油”,将恶化叙利亚国内局势。

与官方的“过度反应”不同,美国《时代》周刊轻描淡写地指出,俄方空袭在普京眼里“只不过是从乌克兰到叙利亚的短途旅行”,传递“俄罗斯回来了”的信号。

这个信号或许意味着,叙利亚危机将迎来新的拐点。

事实上,俄罗斯从未在叙利亚危机中缺位。无论是安理会上的否决票,还是化学武器危机时的俄美协议,或是这一次与叙军的“协调行动”,俄罗斯向世界释放的信号,是一个大国的世界影响力和解决危机的能力。

这一次,叙利亚危机需要一位新的“中东仲裁者”。

当前,在叙利亚内部,叙政府军、反对派武装、极端组织武装三方陷入混战,战局前景不明朗。俄政治分析家索比亚宁甚至指出,叙利亚的国家机构遭受重创,两个月后叙利亚就会崩溃。作为叙利亚的“铁杆”盟友,俄罗斯此时被前者寄予扭转战局的厚望。

在外部,欧洲因为难民潮危机自顾不暇,美国在安抚中东和进军亚太之间顾此失彼,“国际反恐联盟”空袭叙利亚历时一年而成果寥寥,俄罗斯则期望从乌克兰的外交僵局中跳出,而它又不可能着陆在一个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中,于是以打击“伊斯兰国”为目标,单刀介入叙利亚,成为俄罗斯的最佳选择。

从长远来看,俄罗斯绝不是在叙利亚“刷存在感”这么简单,“惊人之举”有其深层意图。

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文章认为,俄罗斯一方面想保障或扩大其在中东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寻求重获世界大国地位。在俄罗斯的世界政治版图上,叙利亚是一个重要的据点,打好这张牌,俄罗斯的全球战略就能进一步推进。其中首要一步,就是要确保在叙危机引发的地缘政治版图变动中,俄罗斯能够保持自己的中东势力范围。

然而,俄罗斯的进一步介入,会否迫使美国改变中东战略,进而影响叙利亚局势的走向?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该了解的是,俄美在叙问题上协调立场的重要性。在2013年8月叙利亚化学武器危机爆发时,俄美关系已经直线转冷,然而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间隙,奥巴马与普京却进行了重要却短暂的15分钟会谈。舆论普遍认为,正是这一次会谈,奠定了叙利亚销毁化学武器协议的基础,使叙利亚免于受到美国的军事打击。

持正面观点的人们看到,美国涉叙立场发生了明显转变。美国国务卿克里9月中旬首次软化了要求巴沙尔必须下台的立场,称“我们对于巴沙尔下台的具体时间并不教条化,可以商榷”。另一方面,美俄两军也在10月1日展开首轮涉叙对话,避免紧张局势升级。

而事实上,将国家利益视为中东政策重要考量的美国,深知俄罗斯不可能加入其主导的反恐阵营当中。

可以预见,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仍会展开激烈博弈,但为了避免冲突与摩擦,在竞争中协调立场、试探彼此合作的可能性将成为双方今后互动的内容。

至于叙利亚局势的未来,恐怕没有人敢妄下断语。正如美国《国家利益》网站文章指出,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较量会持续下去。俄罗斯是一个因素,但远非最重要的因素。

“就像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2014年6月,以色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甘茨预言说:“叙利亚像一座纸牌搭建的房子。只要阿萨德执政,我们就无法看到有效的解决方式,因为所有人都在对其开战,而并不是为了国家的未来。我认为,我们可能还要看到10年的暴力冲突。”

近日,叙利亚“库尔德人民卫队”总司令希班·哈姆呼应这一观点指出,各大国力量介入叙利亚冲突,意味着战争将再持续10年。他说,叙利亚现在的局势再也不由叙利亚人掌控,而是与互相博弈的列强相关,“它就像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根据西方媒体掌握的数据,目前巴沙尔政权实际控制的区域仅为叙利亚国土面积的20%。这些领土大多是“有用的叙利亚”,是叙利亚西部人口稠密、相对发达、阿拉维派穆斯林聚居的地区。而其余国土则分别被“伊斯兰国”“支持阵线”等极端组织以及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所占据。

表面上看,“伊斯兰国”成为叙利亚危机不断加深的催化剂,关系到危机能否化解以致最终消弭。但从危机发展的脉络来看,“伊斯兰国”只不过是叙利亚动荡的副产品,而其他矛盾则被暂时搁置。然而要解决叙利亚危机,打击“伊斯兰国”只不过是清除安全障碍。植根在危机深处的是政治改革、宗派矛盾和经济发展等问题。

巴沙尔政权还会存在多久?

俄新社10月1日援引俄驻法国大使奥尔洛夫的话称,打退“伊斯兰国”后,叙利亚有可能在一年之内、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举行民主选举。

这句话并未在西方引起多大波澜,一是由于“伊斯兰国”何时会在叙利亚战线上败亡仍是未知;二是巴沙尔是否下台、巴沙尔政权是否存在,更多取决于美俄博弈、地缘政治版图重新划分的结果,而非巴沙尔政权在叙利亚的支持率与影响力。真正影响局势进展的,并非表态或宣告,而是切实的行动。

眼下,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刚刚开始,考虑到“伊斯兰国”的强大实力、地缘政治的复杂性、美俄携手反恐的不确定性,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剿灭“伊斯兰国”依旧不被看好。

此前早已有分析人士指出,即使叙利亚危机终告结束,巴沙尔政权也再无可能管控原先地图上的整个叙利亚,中东的版图将会重新划分,与之伴随的是大国在地区影响力的重新洗牌。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巴沙尔政权的生命力,比西方领导人口中的时限要顽强得多。与之相应,叙利亚危机的维度、深度正不断超出人们所能想到的极限。(记者陈聪,编辑柳丝,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责任编辑:闫宪宝 CN066)

推荐阅读

军事

  • 被逼急了,格陵兰岛总理强烈呼吁:是时候独立了 摆脱殖民枷锁

  • 清迈华助中心回应演员星星失联 泰缅边境事件引关注

  • 高盛改主意了!下调黄金目标价,不再预计年底触及3000美元 美联储降息放缓影响金价

  • 中式烧烤刷屏韩国社交媒体,“来上海过周末”成了韩国年轻人旅游度假的新潮流

  • 中使馆提醒在韩公民远离政治活动 遵守当地法律确保安全

  • 离岸人民币拉升 央行释放稳汇率信号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