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中国对韩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也就意味着两国经贸关系格局出现质变——由合作走向竞争。
按照中国原先对于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中国和韩国可以在经贸联盟的框架下进行适当分工,通过密切合作共同获利。韩国的政治站队将促使中国转身,而这意味着两国经贸关系将转向长期竞争。
与体量巨大的中国竞争,韩国真没有胜算。
单纯从自然禀赋来说,中国就比韩国高出一个数量级,人口也比韩国高一个数量级,这就给了中国经济更大的发展机会:
一是中国拥有体量巨大的国内市场,光靠内需就能为本土企业提供很大的成长空间。从腾讯2016年全年业绩来看,来自网络游戏与社交网络的服务收入高达1078.1亿元,占总收入71%,同比增长34%。其中社交网络收入为369.66亿元,同比增长54%。而韩国企业绝无可能依靠内需获得这样的成长空间。
二是中国能够建成门类高度齐全的工业体系。中国强大的工业体系对造船、海运、汽车、电子、化工等韩国财阀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构成全方位的竞争。这种趋势不是将要出现,而是已经出现了。2015年,中韩贸易额2758.2亿美元,同比减少5.1%。其中,中国对韩出口1013.0亿美元,同比增加0.9%;自韩进口1745.2亿美元,同比减少8.3%。
值得注意的是,中韩贸易额下降早于“萨德”系统的布署,并不能单纯解释为政治原因,根本原因是中国的产业升级带来了明显的进口替代效应,中国对韩国高端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开始下降。近年来,中国的产业升级使得中韩经贸关系由量变产生了质变。
20世纪90年代,韩国的产业结构领先于中国,两国经贸关系主要是上下游分工关系。当时中国向韩国出口大量初级产品,并从韩国进口大量精炼油、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与此同时,韩国将服装制造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中国,这一时期在大连等沿海地区落户的韩国企业很多都是这种性质。但在当下,中国高端制造产业已经崛起,从而对韩国构成明显的进口替代效应。
电子产业是进口替代效应非常明显的领域。中国的液晶面板曾长期依赖进口,国际面板巨头长期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一度曾联合抬价,中国消费者被迫买单。国家发改委曾在2013年对三星等液晶面板巨头开出垄断罚单,称其价格垄断严重损害了中国消费者的权益。京东方等中国面板企业的崛起使得中国液晶面板的进口额持续下降。2016年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为318.49亿美元,与2012年相比,大跌了36.69%,进口额已经跌回到十年前的水平。作为极少几个掌握AMOLED技术的企业之一,京东方必然成为三星在下一代面板领域最强有力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