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闻传统
“如今的大选宣传已经不再着重强调意识形态或者政策纲领,而是舞台化的表演和象征化的理念。而这种竞选宣传其实是介于公众和私密之间,介于政治和道德之间的区域。在此背景下,丑闻成了推动事态发展的戏剧性要素,并最终很可能左右大选结果。”专门研究法国及美国大选的作家克里斯蒂安·萨尔蒙(ChristianSalmon)如此说道。丑闻曝光后,面对公众,菲永也曾抨击过“媒体法庭”:“媒体在短时间内调动起的民众情绪,与民调机构戏剧式地消费政治人物一样,都是非理性的。只有给人们更长的时间,才会回归理性。”
菲永丑闻甚至从整个事件的时间线都很蹊跷:1月25日《鸭鸣报》发表文章揭露菲永妻子的以虚职“吃空饷”丑闻,1月26日,国家金融检察院就立案展开司法调查,紧接着第二天,检察院就对数名证人进行了听证。法国司法机构难得如此有效率,而《鸭鸣报》曝光丑闻的时机也恰到好处——距离法国总统大选只有两个多月。
但终究丑闻对菲永的竞选影响几何,依然有待观察。凡尔赛大学历史系教授克里斯蒂安·德尔波特(ChristianDelporte)就认为,近10年政治丑闻有“平凡化”的趋势。“一方面,法国人越来越少参与投票;另一方面,政治的堕落,让人们越来越认为政客们全是一个样,没一个是好东西。”德尔波特专门研究政治宣传和媒体领域,他觉得政治丑闻只会对地方选举产生影响,因为就近性原则让地方选民觉得自己牵涉其中,而全国性的总统大选则是遵循“没一个是好东西”原则。
法国有着深厚的大选前丑闻曝光传统,“没一个是好东西”原则正是因此不断日积月累产生的。
法国第五共和国历史上第一起总统权钱丑闻就是由《鸭鸣报》曝光的。1979年报纸在头版发布了一纸传真复印件。在这份1973年的传真上,中非统治者博卡萨(Jean-Bedel Bokassa)向总统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赠送了一盒总共30克拉的钻石。丑闻引得朝野百姓唏嘘失落,而德斯坦在电视讲话中并没有否认受赠钻石和没有申报的事实,只是称媒体对这批钻石的价值言过其实。最终,德斯坦的丑闻被右派自己人所利用。
密特朗当选了总统,希拉克在连任三次巴黎市长后,1995年再次提出竞选总统。然而,当时希拉克的政党保卫共和联盟(RPR)正因非法资金丑闻接受税务机关的调查,保卫共和联盟重要人物、希拉克前办公室主任,以及希拉克巴黎市长的继任者纷纷被起诉。但丑闻并没有阻止希拉克最终赢得大选,最强有力的对手、时任总理爱德华·巴拉迪尔(EdouardBalladur)同样陷入同类型的丑恶,几名部长因此辞职。当时的媒体并没有深挖丑闻的决心,为政客保留着余地。
在希拉克总统执政五年,还差两年便要开始谋求竞选连任之时,“梅里磁带”事件让他再一次陷入丑闻。1999年过世的商人梅里在磁带录音中承认曾在1986年给过希拉克500万法郎现金,后者也曾一度用大量現金购买机票,总额高达200万法郎。最终,司法机关2001年宣布因宪法委员会规定“只能针对总统在职期间的违法事件对总统进行质询”,而取消了对希拉克的调查。第二年,希拉克顺利连任总统。宪法委员会成了在职总统的保护伞,而时任宪法委员会主席罗兰·迪马(RollandDumas)自己后来则陷入法国司法史上最严重的权钱丑闻。
2011年3月14日,在还有一年即将总统大选之时,民调显示左派候选人卡恩(DominiqueStrauss-Kahn)将在第二轮击败萨科齐成为新一届总统。也是在同一天,卡恩在纽约被逮捕。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的他涉嫌对纽约索菲特酒店服务员纳菲莎杜·迪亚洛(NafissatouDiallo)性侵。媒体都认为,丑闻曝光之时,他马上就要正式宣布竞选总统了。
2012年12月,卡恩与迪亚洛达成民事和解。此时,大选已经结束,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奥朗德(FrancoisHollande)在第二轮以非常微小的优势击败萨科齐,成为新总统。而同年3月卡恩又因另一起丑闻被起诉,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以及最有希望的总统候选人,到官司缠身,他的政治生涯彻底结束了。“如果当时卡恩顶着丑闻的压力坚持竞选,也不可能最终获胜。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起世界闻名的政治丑闻。”奥尔良大学现代政治史教授让·加里格(JeanGarrigues)如此评价道,“面对权钱交易丑闻,人们通常会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但涉及性和道德的私人领域丑闻,则很难得到民意的原谅。”
历数法国历任总统,大选前后承受丑闻最多的当属萨科齐。2007年刚刚成为新任总统的萨科齐便陷入各类丑闻。2012年3月,距离大选还剩两个月的时候,调查新闻网站Mediapart发表文章称萨科齐2007年竞选总统期间获得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MouammarKadhafi)5000万欧元的助选经费。而在与奥朗德共同进入大选第二轮的最关键时刻,Mediapart网站进而发布了一系列属于2006年利比亚前情报局局长和前外交部长库萨(MoussaKoussa)的文件,再次试图证实萨科齐助选经费丑闻。最终大选中萨科齐以微弱劣势败给奥朗德。
尽管落选,萨科齐穷追不舍。2013年7月,他以使用虚假信息的名义起诉新闻网站Mediapart,但却打了自己的脸,2016年5月司法机构裁定不能证明网站公布的这些文件为伪造文件。
落选后的萨科齐麻烦接踵而至。宪法委员会首先认为他2012年的竞选经费过高,随后《观点》(LePoint)杂志曝光了新丑闻:前右派党主席让·弗朗索瓦·科佩(Jean-FrancoisCopé)利用亲信开设的公司Bygmalion为萨科齐的竞选活动开具假发票,避开竞选经费上限的规定。虽然萨科齐始终否认与此事存在任何关系,但历时几年漫长的调查听证过程不断累积心理和政治上的影响,使萨科齐的公信力不断降低。
2016年11月,法国黎巴嫩裔商人塔基耶廷出席反贪腐司法机构听证会。此前他刚承认曾将从利比亚领导人那里拿到的三个装满现金的箱子送给萨科齐
如今,萨科齐阴影下的菲永同样因丑闻饱受质疑。这位当初顶住极低民意支持率和议员们的反对,去年底被右派数百万选民投票选上的总统候选人,看来显然并不符合权力阶层的预期。
现在,即使菲永依然拒绝任何B计划,但作为右派的主要候选人,在大选前的最后两个月里,随着持续不断的丑闻被媒体曝光,他依然有可能抵挡不住各界的压力,最终退出竞选,让位给另一个人作为右派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