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马来西亚人不欢迎中国投资,这是他们不幸福的源泉”——说这番话的,是马来西亚前副总理毛希丁,他在任职期间曾率团访华拉投资,2015年被总理纳吉布解除副总理职务后,他再被执政党开除后加入新党。他的这一言论遭到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马来西亚政界商界严厉批评。
据报道,毛希丁近日在接受马《星洲日报》采访时,指责总理纳吉布引进中国投资,称这将打破马来西亚人的“饭碗”,成为马来人和华人不幸的源泉。马华公会总会长兼交通部长廖中莱10日在马华总部指出,毛希丁的言论没有道理,“似乎他在更换政治盟友后改变了主意”,因为他在担任副总理时,还亲自去中国拉投资。
2012年9月21日,习近平曾在南宁会见前来出席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毛希丁。
据“当今大马”新闻网11日报道,中国驻马大使馆一名发言人对媒体表示,有些人在掌权期间反复强调中马关系友好,并鼓励中国在马投资,而一旦失势,又煽动民众对中国的仇恨。声明称,中国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但也不想看到中马合作被那些不择手段的分裂策略所破坏。中马合作不会损害马来西亚人的利益。中马双边贸易额多达1000亿美元。“中国投资者打破马来人的饭碗”是谎言。(徐珍珍)
延伸阅读:狭隘种族主义理念影响至今 毛希丁曾在公开场合明确表态“马来人优先”
国际先驱导报2015年8月4日报道
据媒体报道,为缓和种族矛盾、解决冲突,马来西亚政府计划推出新《国家和谐与和解委员会法案》,并专门设立仲裁庭,审理涉及种族歧视以及侮辱性言行等案件。根据新法案,谩骂华人者有可能被起诉。
以立法的形式保证当地华人的权利,这正是多年来海外华人孜孜以求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海外华人曾经遭受过不公正待遇的生存环境。
而在东南亚等地,一些国家既是华人“淘金梦”的实现地,却也是被迫害、被侮辱甚至不得不离开的伤心地——1962年印度排华事件、1965年-1967年印尼反华屠杀事件、1969年马来西亚排华暴乱、1977年越南排华浪潮、1998年印尼反华暴乱……华人华侨的海外创业发展史,很多是一部部充满血泪的奋斗史。
2006年6月,加拿大哈珀总理为历史上曾经向华人征收“人头税”、实施《排华法案》举行正式道歉仪式,并宣布加政府的象征性赔偿方案;2009年,美国加州议会通过决议案,承认百年前对华人移民的迫害并正式向华裔社区道歉;2012年,美国众议院全票通过,就130年前美国会通过的歧视华人的《排华法案》正式道歉。这些国家就过去的排华法律和歧视性政策道歉,是为了洗净历史污点。
迟到的正义即使远不是完美的正义,但业已来之不易。对应西方国家的做法,曾经发生过排华、反华暴力事件的部分亚洲国家,还欠华人一个道歉
马来西亚:排华谣言发酵背后
一些马来人认为,平等赋予所有人权利,会损害马来人的特权。这种“马来人至上”的观念,是迄今少数人煽动排华言论获得呼应的温床
2015年7月,一场由偷手机事件引发的大规模暴力冲突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引起广泛关注,涉事双方是华裔与巫裔人群。英国广播公司称,小犯罪导致大麻烦,暴露了该国种族关系紧张的现状。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李叶明发自新加坡今年7月,一件普通的手机偷盗案件因被当事人谎称涉及华人商家,进而在网络上发酵,并引发了吉隆坡刘蝶广场附近的一场骚乱。
事后,尽管马来西亚政府、王室成员、警方等均已出面驳斥,称事件无关种族,呼吁民众保持冷静。但这次事件的前因后果却令马来西亚一直暗流涌动的种族矛盾、少数马来人的排华情绪浮上台面。
狭隘种族主义理念影响至今
据警方披露,事件起因不过是一名大马青年偷了一部手机被店家当场抓获。但此后,却有当事者称是自己遭到了华人店家的欺骗,所以与店家发生了冲突。
这一事件被上传至社交网站后,很快衍生出各种版本和有关种族议题的传言。第二天傍晚,大约上百人聚集在刘蝶广场附近,一度闯入广场打砸,最终被安保人员和警方拦下。
目前,警方已逮捕26人,其中包括马来退伍军人协会主席莫哈末阿里。这位行事高调的退伍军人,被指不断在网上贴文煽动种族情绪,还造谣说“华人用巴冷刀攻击马来人”。他自称是巫统党员。当晚还一度出现在刘蝶广场外发表极端言论。其发言过程也被人用手机拍摄,并上传至社交网络。
虽然,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给这场骚乱的始作俑者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不可否认,至今挥之不去的“马来人至上”的阴影,则是让谣言得以迅速发酵的温床。
马来西亚人口约为2800万,其中主体民族马来人比例为50%左右,他们与占人口比例大约11%的少数民族原住民一起构成了马来语中的“土地之子”。而当地华人占马来西亚人口的近1/4,另有约7%左右的人口为印度裔,主要是泰米尔人。于是,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构成了马来西亚三大种族。
2015年7月,一场由偷手机事件引发的大规模暴力冲突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引起广泛关注,涉事双方是华裔与巫裔人群。英国广播公司称,小犯罪导致大麻烦,暴露了该国种族关系紧张的现状。
“马来人至上”的观念,源自早期的马来民族主义。原本是反殖民和争取民族独立的马来民族主义,在英国人赋予马来人特权等措施的引导下,出现了对非马来人的排斥。在寻求独立的过程中,当地华人和印度人被赋予公民权时,就引来一些马来人的不满。他们认为,平等赋予所有人权利,会损害马来人的特权。
显然,作为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马来人至上”是一种狭隘的种族主义理念。它认为华人和印度人是外来移民,承蒙了马来人的恩惠。后来这一理念常常被一些政客利用,他们不断强化:只有马来人是这块土地之子,理应拥有特殊权利。
在新马合并时期,已故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就曾公开反对“马来人至上”观念,他提出,“马来西亚人”是包括华人在内所有种族。但遗憾的是,李光耀无法击败狭隘的马来种族主义者,相反他领导的新加坡,1965年被马来西亚政府赶出了联邦。4年后,马来西亚发生种族流血冲突“五一三”事件,其受害者多为当地华人。
“马来人优先”政策使华人利益受损
“五一三”事件之后,马来西亚基本保持了各种族之间的融洽相处。但是,种族关系融洽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华人与以马来人为主体的中央政府之间一直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摩擦。
马来西亚的三大种族有代表各自利益的三大党派: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马来西亚华人公会(马华公会)、马来西亚印度国大党。自1957年脱离英国独立以来,以这三大党派为核心的政党联盟持续执政,其中,巫统毫无疑问是执政联盟的核心。
上世纪70年代,巫统领导的政府推行了一系列“马来人优先”政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这些政策改善了马来人的境遇,却也大大抑制了华裔等少数族裔在当地的发展,使得执政联盟不断流失华人和印度人的选票。联盟中除巫统独大外,其他两个代表少数族裔的成员党,都已出现边缘化的趋势。
2015年7月,一场由偷手机事件引发的大规模暴力冲突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引起广泛关注,涉事双方是华裔与巫裔人群。英国广播公司称,小犯罪导致大麻烦,暴露了该国种族关系紧张的现状。
在2008年以及2013年的最近两次马来西亚大选中,越来越多的华人转向支持反对党。这使得执政联盟内部代表的华人政党惨败,执政联盟也未能在2013年实现夺回国会下议院三分之二多数的竞选目标。
如今,马来西亚华人的就业多集中于私人企业领域,在政府部门、警察、军队等公职中的比例明显低于其所占总人口比例。不过,即使政府多年来实施倾向马来人政策,华人的平均经济水平仍高于马来人。
纳吉布改革困难重重
马来西亚现任总理纳吉布并非不想改变现状。他在上台后,就提出“一个马来西亚”的口号。所要传达的,无非就是这个国家不同种族的地位和权益是平等的,彼此要能够同沾惠益,团结一致。然而在推行过程中,由于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使得一些利于少数族裔的政策口惠而实不至。
相反,巫统内部的马来种族主义者,从来不怕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在前不久,还有一名马来西亚高官把马来人的贫穷归罪于华人,呼吁马来人抵制华人商家。而纳吉布内阁的前副总理毛希丁,也曾在公开场合明确表态,他主张“马来人优先”。
今年7月28日,纳吉布宣布改组内阁,任命内政部长扎希德接替毛希丁为新任副总理,并更换多名部长和副部长。纳吉布直言,替换掉毛希丁是个艰难的决定,但为确保内阁团结,这一决定十分必要。
2015年7月,一场由偷手机事件引发的大规模暴力冲突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引起广泛关注,涉事双方是华裔与巫裔人群。英国广播公司称,小犯罪导致大麻烦,暴露了该国种族关系紧张的现状。
同时,为缓和种族矛盾、解决冲突,马来西亚政府计划推出新《国家和谐与和解委员会法案》,并专门设立仲裁庭,审理涉及种族歧视以及侮辱性言行等案件。根据新法案,谩骂华人者有可能被起诉。
不过,巫统内部本身矛盾重重。保守的巫统势力根基深厚,华人要争取自身权益还面临诸多困难。
更多精彩请点击: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