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宫新华社发
原标题:白宫禁止军方渲染中美“大国竞争”学者:做得对
核心提示:奥巴马政府的官员和一些专家表示,“大国竞争”错误地将美国和中国置于一种冲突状态。多名重量级专家也呼吁,面对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于政策中的细微差别就应该这样一丝不苟。
参考消息网9月28日报道美媒称,白宫禁止五角大楼的领导人在公开谈及中国带来的军事挑战时使用一种关键性说法。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今年2月提到,中国正在崛起的亚太地区正回归“大国竞争”。
据美国《海军时报》网站9月26日报道称,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森也在他的海上战略中把中国和俄罗斯称为这场“大国竞争”的对手。
报道称,但据四名熟悉白宫下达的机密文件的官员说,最近来自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项指示要求五角大楼的领导人放弃这种说法,转而找到某种不那么具有刺激性的说法。
奥巴马政府的官员和一些专家表示,“大国竞争”错误地将美国和中国置于一种冲突状态。但其他一些专家警告,中国造船、建岛以及在南海和东海广泛的主权声索对美国的利益是不利的。这些批评者认为,这个指示混淆了领导人对美国遏制中国崛起所必须采取的强硬措施进行解释的尝试,纯属多余。
海军专家布赖恩·麦格拉思说:“他们的解释关注细枝末节,把问题复杂化,是政府为提供最大限度的灵活性而故意作出的选择,这样他们就不用为了应对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国家安全挑战而采取真正的结构性措施。”
报道称,不过,奥巴马政府认为“大国竞争”这种说法会将美国与一个崛起中的超级大国的复杂关系过分简单化。
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25日在电话中说:“对于这种关系而言,没有什么是注定不变的。我们不接受一个现有大国和崛起中大国注定要发生冲突的说法。”
对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这一指令,五角大楼发言人彼得·库克拒绝置评。库克说:“我们不对内部政策文件或讨论作出评价,特别是对于那些可能不完整的文件,所以在此我们也拒绝置评。”
报道称,五角大楼和白宫一直纠结于如何在对抗中国广泛的军事行动的同时与其打交道。今年早些时候,五角大楼的一些高官敦促对中国的造岛行动作出强硬回应,称中国的举动威胁到了像菲律宾这样的盟友。白宫同样劝说军方领导人不要对中国在南海的举动发表不同意见,以免使美中高层会晤复杂化。
美国随后采取了较为强硬的举措,比如派遣舰船近距离通过中国的人工岛附近,并对菲律宾这一与中国有主权冲突的邻国增派军舰、飞机和部队进行轮岗。
报道称,由于白宫的议事日程不仅包括安全挑战,这种对抗性言论不时会令其感到苦恼。在这次最新指示发布前,奥巴马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刚刚在中国杭州参加了二十国集团峰会。
随着美国军方投资采购最先进武器以遏阻中俄这样的长期对手,“大国竞争”成为卡特2月所表述的核心内容。卡特2月曾在一个论坛上说:“我们必须为应对高端敌人做准备。”国会山也出现过类似言论。
报道称,与这种观点相伴的是关于如何应对中国在南海和东海日益膨胀的野心的争论。
一名政府高级官员说,用一个“辞令”来描述中美复杂关系没有好处,他还提到双方在气候变化和全球健康计划上取得的进步。
多名重量级专家也呼吁,面对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于政策中的细微差别就应该这样一丝不苟。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专家迈克尔·奥汉隆认为,对于中美关系仅仅聚焦积极或者消极的一面,都无法制定好的政策,“我认为白宫确实做得对”。
相关阅读:
外媒:中美建新型大国关系须跨越鸿沟
日本《读卖新闻》9月28日刊登《“新型大国关系”左右美中外交走向》一文,作者系庆应大学副教授神保谦。文章称,“新型大国关系”能成为引导21世纪美中关系的概念吗?还是会因对峙难以消除而仅仅停留在字面上?
文章称,“新型大国关系”被明确提出,是在2013年6月习近平与奥巴马在加利福尼亚州举行会谈时。
习近平主席提出把“新型大国关系”作为美中关系的根本原则,其核心内容为避免冲突和对抗,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以及合作共赢。另外还加入了在亚太地区进行合作和共同应对全球性课题等内容。
文章称,本月举行的美中峰会,双方一致同意就加快建立危机管控机制、签署投资协定、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应对气候变化等地区和全球性课题开展广泛合作,但也遗留下网络安全、人权、南海等诸多问题。对中国而言,“新型大国关系”是与美国开展多领域合作的一种概念,也是一边避免与美国发生摩擦、一边确立对等地位的概念。
文章称,但是,美国虽然尊重中国的积极态度,却对认同“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措辞持谨慎态度。最大的课题在于,中国重视“尊重彼此核心利益”。核心利益包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迄今为止中国已暗示把台湾、西藏、新疆、南海和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网注)作为概念中的一部分。“新型大国关系”包含了一面保全中国核心利益,一面限制美国参与亚太事务的逻辑。
文章称,美国完全接受“新型大国关系”,很可能会降低对盟友安保事务的参与程度。“新型大国关系”要被美中两国接受,还有许多鸿沟要跨越。
日本《每日新闻》9月28日刊登文章《日本学者解读美中峰会》,作者为小仓孝保。关于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美中关系的现状及习近平与奥巴马会谈的成果,日本学界进行了解读。
谈及美中峰会的意义,早稻田大学教授青山瑠妙表示,中国将这次访美视为习近平的外交成果。使用“新型大国关系”这种表述,而非“G2”,是希望建立与美国协调管理地区和全球问题的框架。
针对峰会的成果,亚细亚大学教授遊川和郎说:“要说中国最希望从这次访美中得到什么,应该就是受到美国的欢迎,让美国承认‘新型大国关系’。如果能达成美中三个联合公报那样的协议,就是极大的成功。”
青山表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没有让步,但在网络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不过,关于网络问题,中国要建立对话渠道的目标虽然实现了,但在美国看来还远远不够,美国应该是希望在制裁措施等方面开展深入对话。
中央大学教授泉川泰博说,对美中关系而言,最低点算是已经过去了,但最高点还远没有达到。
彭博新闻社网站9月27日刊登《习近平对华盛顿的大赌注访问》一文,作者为阿尔伯特·亨特。文章称,对下一代人而言,美中——可能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超级大国——关系也许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问题。
前美国驻印度大使罗伯特·布莱克威尔希望美国持更加对抗性的姿态。他声称,“亚洲均势”正面临风险。
文章称,数个亚洲国家则希望美国扮演中国实力制衡者的角色。
但中国问题专家、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说,尽管美中的确存在种种分歧,但双方往往都夸大其词。
陆克文称,双方寻求“建设性接触”以制定“交规”至关重要。两国在网络安全和寻求地区优势方面存在利益冲突和压力。同时,中美又存在重要的共同利益:经济相互依赖、气候变化和恐怖主义威胁。
文章称,习近平与奥巴马会晤中的表态以及会后的声明令人鼓舞,中国誓言控制网络攻击、并在气候变化方面做出更多承诺。
日媒:习近平建议中美务实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外媒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2日访美第一天发表演讲,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出四点建议。其意图是让美国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并以此为突破口向世界开展大国外交。
据日本《每日新闻》9月24日报道,演讲的舞台西雅图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代中国领导人都曾到访的城市,在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将访问的首站选在西雅图并称中国为大国,意义重大。多年来,中国一直采取优先发展经济、在对外政策上保持克制的战略。
报道称,中国转而以大国自居也是为了对抗美国的战略转变。奥巴马政府为了让亚太地区的活力为美国经济所用,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但随着美国与日本和菲律宾强化同盟关系,中国越来越怀疑“再平衡是否针对中国”(中国高官语)。
报道称,习主席2013年6月与奥巴马总统在加州会谈时曾呼吁中美避免冲突。当时两人谈话的时间包括晚餐和散步在内达到8小时,但之后的两年多美中关系却因中国在南中国海建造人工岛和网络袭击等问题趋于恶化。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去年11月召开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定了“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的方针,与此同时,中共很可能还单方面地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升格为外交方针。而国内也形成了一种确认对等的大国关系、不容让步的气氛,习主席似将在这种氛围下与奥巴马举行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