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昨天十点,2020年柏林国际电影节开票。过去的十几年里,没有哪一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像今年这样,喜忧参半,充满不确定因素。
去年5月,出任电影节艺术总监长达18年的迪特·科斯里克卸任,曾是洛迦诺电影节艺术总监的意大利策展人卡洛·夏提安和曾为德国电影促进局工作的荷兰人玛丽埃特·里森贝克分头承担起电影节的策展和运营。直到半个月前,各竞赛单元的入围影片陆续公布时,这一届承前启后的影展尚且被认为“稳中求变,平稳过渡”。
然而《德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深度报道打破了影展开幕前的平静,作者经长期考据和严密的事实核查,证据充分地指出:柏林影展最重要的奠基人阿尔弗雷德·鲍尔,在战时供职于第三帝国,是戈培尔的高级幕僚,参与了对大量电影人的监控和压迫,他在战后用尽办法抹去战时经历的凭据,摇身成为“用艺术创作弥合意识形态伤痕”的艺术家代言人。
平稳过渡后的柏林电影节,会越来越像戛纳吗?
鲍尔在1986年去世,影展为了纪念他,特设“阿尔弗雷德·鲍尔奖”。《德国时代周刊》这篇文章的刊发,对柏林影展的冲击绝不限于“取消一个奖项”。这个“最冷”的电影节因为元老的政治污点成为热话题,多年来以“正视历史,说出实话”为艺术信念的柏林影展,将怎样面对并讲述自己的历史?在转型、调整选片思路和吸引有影响力的创作者这些专业命题之外,将要开始一段新航程的柏林影展不得不面对:如何背负起历史沉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