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3)

2016-05-13 17:44:46  学习中国    参与评论()人

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正确应对国内、国际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指出:“从国际上看,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欧美发达经济体借贷消费,东亚地区提供高储蓄、廉价劳动力和产品,俄罗斯、中东、拉美等提供能源资源的全球经济大循环,国际市场有效需求急剧萎缩,经济增长远低于潜在产出水平。主要国家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社会成本和生产成本上升较快,传统产业和增长动力不断衰减,新兴产业体量和增长动能尚未积聚。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需要从供给侧发力,找准在世界供给市场上的定位。”习近平强调:“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些问题的主要矛盾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供给结构错配问题严重。需求管理边际效益不断递减,单纯依靠刺激内需难以解决产能过剩等结构性矛盾。因此,必须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必须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习近平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瞄准导致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体制性障碍推进结构性改革,需要双管齐下:一是对已经形成的过剩产能、高杠杆率和僵尸企业进行存量调整;二是加快形成新的体制机制,杜绝和防范在增量上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研究表明,让无效率企业退出、让更有创新性的企业进入和成长,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可达到1/3—1/2。习近平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图为: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的重要演讲。

四、动力转换吻合客观趋势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是客观趋势,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和退出,先进生产力不断生长和扩张,需要寻求新的增长动力。习近平指出:“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随着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价格上扬,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上来。

从全球范围看,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其主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加强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

从国内看,创新驱动也是客观趋势。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现代化涉及十几亿人,走全靠要素驱动的老路难以为继,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因此我们必须及早转入创新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习近平指出:“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

新常态是客观的、必然的,新常态不是经济滑坡,而是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指出:“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

(责任编辑:李皓 CN00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