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搭建主体框架”(3)

2016-01-19 11:25:03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彰显公平要义的司法体制改革蹄疾步稳——中央深改组迄今召开的20次会议先后审议通过了20多个事关司法改革的文件,《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等一批重大改革方案落地生根。

关乎教育公平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习近平在会上讲话时强调。

频发的雾霾让生态问题成为改革焦点——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制度合力打出治理重挙。

纵观三年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成为一条重要的主线。

行政体制改革打响“开头炮”——截至2014年底,中央政府已相继取消和下放了9批共798项行政审批事项。2015年力度不减,截至2015年11月,进一步取消和下放139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中央政府定价范围大幅缩减,具体定价项目减少80%左右。

向既得利益开刀,公务车改革大步推进——截至2015年11月,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140个参改部门公车改革工作已全面完成,参改公务人员49355人,取消车辆3868辆,压减61.8%。

改革,释放前所未有的巨大活力——在国际环境云谲波诡、国内“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成功换挡,经济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增强,2015年我国服务业占比超过五成,新登记注册企业平均每天超过1万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激荡着澎湃动力。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2012年12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这一论断,揭示了改革总体布局的理论逻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涉及15大领域、33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陆续推出,风起云涌,势如破竹,一幅壮阔的改革画卷正向中国与世界展开。

搭建主体框架:从科学规划到务实笃行

新年伊始,世界银行发布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报告,其中下调了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长预估,美国经济增长2016年预计达2.7%,欧元区经济增长预估从前次的1.8%调降至1.7%。“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如何“危”中寻“机”?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改革要在头三年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基础上,搭建“主体框架”——全面深化改革将步入新的境界。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制胜的关键。

2016年1月,习近平在重庆调研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需要,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