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重庆篇]重庆潼南:确保脱贫不返贫

2017-01-15 16:48:01  华龙网    参与评论()人

脱贫户倪纯兵发展藕产业摄/李代良

卧佛镇金马村乡村公路摄/张斌

2016年4月,重庆市委第182次常委会批准潼南退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标志着重庆潼南正式在全市率先脱贫“摘帽”。

贫困形成可在朝夕,消除贫困却绝不能一蹴而就。尽管在脱贫攻坚中实现了“率先”,对重庆潼南来说,扶贫工作仍在路上。

在思想上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体制创新和制度设计上下功夫、在精力投放上更注重培养农村“造血功能”,重庆潼南以“3年30条”的“硬性规定”,正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确保脱贫不返贫。

1、摘掉贫困帽,致富我带头

临近春节,连片的农田都已进入“休养生息”的模式,重庆市潼南区柏梓镇哑河村的脱贫户倪纯兵却没有闲着——自家的院坝正在进行全面翻修,以后家门口能摆宴、能停车,想到这些,倪纯兵一脸满足。“新的一年了,每年总是要有新变化的。”他说。

时间倒退几年,这样的生活对倪纯兵来说无疑是奢侈的。母亲和妻子有病在身,又有一双儿女需要抚养,一家五口全靠他一人务农和打零工的收入支撑。倪家也成为哑河村典型的贫困户。

2013年,是倪纯兵的转折年。村委会得知他有种植莲藕的意愿后,主动与他联系,让他去农技站学习相关知识,还专门送他到湖北去学采藕技术。学成归来后,村里不仅帮他流转了12亩土地,第一季的藕种、肥料、农技等费用,也按扶贫标准给予了补助。

当年,倪纯兵就实现了10万元纯收入,一举甩掉贫困帽。此后,他家一年一个样,倪家拆掉了60多平方米的破败老屋,盖起了3层小楼;莲藕品种不断更新,新种的珍珠藕以5元一斤的价格远销西藏,还是客户上门收购……

如今,倪纯兵已成为当地莲藕种植的带头人。10多户农户跟随他的步伐,共种植莲藕200余亩。

不仅如此。哑河村还计划通过整治,将1100多亩土地集中起来发展莲藕产业,未来再依托荷塘莲藕,升级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

2、3年30条,脱贫可持续

从摘掉贫困帽到致富带头人——倪纯兵一家的变迁,事实上正是重庆市潼南区“能脱贫、可持续、逐步能致富”脱贫理念的一个生动剪影。

作为重庆市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区县,重庆潼南立下“军令状”,挂出“作战图”,倒排“时间表”,坚决限时保证了50个贫困村全部整村脱贫,15353户贫困户、50272名贫困人口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

然而,扶贫是一项动态工作,脱贫并不代表以后就没有贫困,只要有贫困发生,扶贫脱贫工作就没有终点。

依托“工业新区、宜居之城、世界金佛、太极福地”的优势,潼南大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于2016年6月制定出台《潼南区巩固脱贫成果实施方案》,推出“3年30条”具体工作措施。

这些举措条条“干货”,既有提质完善基础设施的内容,也有壮大产业助农增收的要求,既有深化贫困救助机制的探索,也有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实践。

按照加快农村路网建设、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繁荣农村电商市场、丰富乡村旅游节会等30个“靶向”措施,潼南提出力争到2018年,实现原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全区贫困发生率稳定控制在3%以下,坚决确保“能脱贫、可持续、逐步能致富”。

3、着力强基础,产业得壮大

崇龛镇柿花村,一条崭新的水泥公路,通上了村里最高的一座山坡。公路两边,成片的坡地栽种着柠檬和花椒。

以公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阿源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纷纷在此流转土地,发展种植。村里的贫困户除了把土地流转给公司获得租金收入外,还通过在产业基地务工或由公司帮助代养肥猪等增加收入,实现了脱贫。

“一条公路进村,带活一项产业,全村实现脱贫。”该村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

而毋庸置疑的是,重庆市潼南区的脱贫攻坚工作之所以走在全市前列,其对基础设施先行的超前谋划、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真金白银投入,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不返贫,在潼南的“3年30条”里,基础设施建设仍将被“重点关照”。包括新建(改建)1000公里农村公路,建成300个集中式饮水点等。

基础设施先行,产业不断壮大。重庆市潼南区委书记辛国荣坦言,“是产业铺就了脱贫路。”重庆潼南扶贫工作的“秘密”就在于坚持用产业发展来推动脱贫。

据了解,在产业扶贫工作中,该区围绕绿色蔬菜、优质粮油、生态畜禽、特色种植四大产业,形成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潼北丘陵经果杂粮产业片、涪江北岸立体农业示范片、渝遂高速沿线产业带、琼江下游稻藕水产示范片、南部山地姜椒产业带,全区蔬菜种植100万亩、油菜种植28.3万亩、水产养殖20万亩、特色经果30万亩。

在未来,这一强势发展的势头还将延续。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潼南将持续巩固“镇镇有特色、村村有产业、持续能增收”的良好格局。

链接》》

巩固脱贫成果,重庆潼南要做的还很多

提质完善基础设施。3年内将新建(改建)1000公里农村公路,1000公里人行便道,建成300个集中式饮水点,病险水库、山坪塘整治全覆盖,完成3900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完成15万亩国土整治,建成18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壮大产业助农增收。加快建成10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面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打造油菜、玫瑰、柠檬、果桑、洋姜等特色效益农产品全产业链,建成农旅融合示范村20个,示范户达到100家。深入推广土地入股、托管代养、订单采购等产业扶贫模式,千方百计增加困难群体收入。

深化贫困救助机制。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升到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以上。鼓励15万名志愿者深入开展扶贫帮困活动。

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建成职业农民培训学校30所,每年组织培训200场次以上,3年完成实用技术培训或转移培训10万人次以上。鼓励支持老百姓创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关键词:治国理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