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北京这21项科技项目抗“疫”起了大作用

北京这21项科技项目抗“疫”起了大作用
2020-07-06 10:06:24 北京头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部署21个科技攻关项目,充分发挥北京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从疫情防控、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多个领域齐头并进,为疫情防控和临床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这21项科技项目抗“疫”起了大作用

可重复使用口罩技术

在北京化工大学,科研人员正在进一步改进可重复使用的口罩技术。可重复使用口罩这一技术是在北京市科委的组织下,由科研人员和企业共同开发并实现批量化生产。这一技术在国内首次开发出具有“静电保护、持久抗菌、超长耐老化”的熔喷聚丙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卢咏来是“可重复使用民用口罩”项目成员,据他介绍,这种可重复使用的口罩,要求最初过滤效率提高到90%以上,然后要累计佩戴24小时,中间清洗3次,以后的过滤效力还要达到90%。

北京这21项科技项目抗“疫”起了大作用

一站式科研数据与信息共享平台

在北京东升科技园中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科研人员们正在加紧研发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并将自己的研发数据上传到“一站式科研数据与信息共享平台”上。

这个平台由北京市科委和相关单位一起开发建设,开放了12000种药物分子的化合物库,可以解决新药研发过程较长、风险较高的问题。同时平台上还公布了世界各国科学家对于新型冠状病毒以及相关流行性疾病的研究数据,促进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科研机构及医疗机构交流合作。

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告诉记者,这个数据平台还能提供一个候选药物的清单,进一步去验证这些药物在临床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北京这21项科技项目抗“疫”起了大作用

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北京推想科技研发的“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根据人体肺部的医疗影像进行快速分析,判断出是否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病变。这套系统通过对患者肺部CT影像分析后得出肺部受损程度,为医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联网后可用于统计某一区域的病历变化情况,有利于疫情监控。

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王少康说:“我们AI(人工智能)可以及时的把专家的诊断的能力、治疗的能力瞬间放大,大量地复制在咱们的社区基层,形成广泛的复制能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已经部署了21个科技攻关项目,市科委组织布局了一批关键技术平台,目前已有3个新冠肺炎诊断试剂产品获批上市,5个创新药获批临床试验。同时搭建医生在线咨询平台,开发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等,为科技战“疫”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