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他自豪的是,在“新微模式”护航下,2020年孵化出4家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已培育沪硅产业、矽睿科技、尚飞光电等一批中科系硬科技企业。在秦曦看来,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远不止“一公里”要走,需要多方协同,迈过一道道坎,解决一个个问题,“常常是好不容易推进了一公里,抬头一看,发现前面还有很长的路”。
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沪硅产业)执行副总裁、上海新昇及新傲科技董事长李炜,2001年加入新傲博士创业团队。2006年,由上海微系统所和新傲科技共同完成的高端硅基SOI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沪硅产业成立。2020年,完成300mm国产大硅片生产制造的飞跃。目前,沪硅产业初步完成全球布局,力争成为世界先进的半导体硅片供应商。
“这条路,一走就是20年。300mm硅片是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起步比国际同行晚20年,中国发展大硅片的过程就是补课的过程,必须加速、加倍投入。”李炜说,“这些年,首先是迎着困难上,迎着最硬的科技上,将个人和企业的目标与国家的目标紧密结合;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重视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新微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微模式”的探索背后,是一个近百年老所对科技创新道路的求索。上海微系统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作为上海微系统所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的新微科技集团则承担着促进上海微系统所乃至中科院体系科技成果转化的使命。以上海微系统所为科研平台,其布局的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简称上海工研院)为产品中试与技术转化平台,新微科技集团为科技创投融资与产业化平台,由此构建起“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共同完成“最后一公里”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