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2月28日电 题:江苏大学坚守“农”根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王存理、凌军辉、陈席元
乡村振兴,根本靠人才,科技是关键。
在一些涉农高校千方百计“去农化”时,前身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的江苏大学却始终以推进农业机械化为使命,针对农业需求开展科研,围绕农机产业培养人才。
扎根农村大地,大学大有可为。近年来,江苏大学坚守“农”根累计培养了8.7万多名农业装备工程人才,研制一大批先进的国产智能农机,不仅助力中国的乡村振兴,更服务“一带一路”农业发展。
打造特色“农”学科,把论文写在田野上
无人驾驶却能自主行进、变量喷药,在水田里也能灵活转身……今年6月,江苏兴化举行的中国首轮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现场,江苏大学沈跃副教授参与研制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引人注目。这款农机颠覆了植保机械的传统结构,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支持下,可自主行进作业。据统计,当天演示的多款无人农机中,70%来自江苏大学。
近几年,曾培养出我国农机学科第一届本科生、硕士生以及第一位农机博士的江苏大学围绕“涉农基因”开展学科梳理,整合优质学科资源,突出涉农特色研究方向。其中,动力工程专业着重发展农用动力和节水灌溉技术,材料科学将重点放在农业装备新材料领域,计算机专业则围绕农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等。
“农机院校不能搞‘黑板种田’‘实验室养鱼’,要把论文写在田野上,到田间地头看实效。”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说,学校科研考核,看成果不看论文,认的是有没有“国家奖”“首台套”等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