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意识新实践|当代“鲁班”靠老规矩传承木匠手艺

2018-04-25 13:46:40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在搭档毛刚看来,量具的制作非常考验“功力”。三角量具的每块木板薄度要完全一致,不能有丝毫误差,而且还需要将木头打磨成钉子一样细用于量尺固定。

“三分手艺,七分家伙。”恪守传统的徐老爷子拿起手边制作完成的木匠工具刨子,“角度好的刨子,木匠活不费力而且做出来的东西好看。”

徐老爷子口中最多的词是“规矩”,“琢磨出其中的一些规矩,按照老规矩把它传承下来。”老爷子的认真劲儿,让人联想到木匠鼻祖鲁班。

徐老爷子从传统木工刚刚开始式微时,便开始关注思考如何保留住这门老手艺。

“已经制作收藏了上百件。”徐老爷子告诉记者,20年来,他收藏了各式各样的传统木匠工具,并将这些家伙研究透彻,在制作和研究中保留下这些传统的技艺手法。

“现在年轻人很少有人见过这些传统的木匠工具。”这个共享会客厅里,徐老爷子希望将这些收藏的老物件都拿出来和年轻人分享,让年轻人认识这些老祖宗的东西。劳作社开设至今,已有几十个社员和志愿者参与其中,观摩学习。

在徐永祥心里,这些是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劳作社里,他用行动留住这些可能失传的传统文化,用一件一件的工具“复活”传统木匠。

在白塔寺会客厅里,有不少街坊们捐来的老物件儿,而会客厅内古朴的家具和摆件也出自徐老爷子的劳作社。街坊邻居常常将自家的老家具拿到会客厅让徐老爷子帮着修补,板凳、摇床、案板……不少老家具如今已经很难找到可以为之修补的工匠。

徐老爷子的搭档毛刚家住海淀区,劳作社对毛刚的吸引概括成一个词——“共享共乐”。在毛刚看来,作为业余爱好,不仅发挥余热,还提高了生活的乐趣,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将老祖宗好的东西传承下来向外传播。

关键词:红墙意识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