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更重的担子。”说起新组建的百色线路维修一工区,百色工务段党委书记刘武语重心长地说。
与以往汪伯华所在的工区不同,这次新组建的班组主要负责整治病害最严重、质量最差的线路区段。班组管辖里程长达112.7公里,哪里需要整治就暂住哪里,施工作业结束后再迁徙去别处。
“最难干的活儿,组织上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汪伯华。”刘武说。其实这种临危受命的工作已经是第七次落在汪伯华身上了。
2006年7月以来,他先后担任岩龙、田丁、沙厂坪、兴义、冗百、永乐线路工区工长。这些工区在汪伯华到来之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线路质量排名全段倒数、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啃最硬的骨头、管后进的班组,汪伯华就像一个救火队长。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每次在他的带领下,不出3个月,这些大家眼中的后进班组都能变成先进工区。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尽心尽责做好工作。”这是汪伯华常说的话,也是他的行动指南。
1993年10月,21岁的汪伯华来到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二处,成为一名铁路建设者,曾参与修建南昆铁路。
那时的大西南还是重重大山阻隔的闭塞之地。“沿线老百姓住的都是破破烂烂的土房,真是穷啊。”回想起修建南昆铁路、建设大西南的日子,汪伯华感慨万千。从那时起,他心里就牵挂着这一片土地。
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沿线需要大量线路养护工。“招贤令”一出,便触动了汪伯华内心深处的那份牵挂。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于1998年7月顺利成为一名线路工。
南昆铁路号称中华第一扶贫线,是西南地区的出海大通道。1998年底,南昆铁路开通运营的第二年,能力利用率就超过90%,成为当时全国铁路临管运营期能力利用率最高的新线,也成为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线、企业运输的生命线和老百姓脱贫增收的致富线。
2003年11月,汪伯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维护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他熟记线路各种繁杂的数据、标准、尺寸,碰到问题就打电话向技术人员请教,想方设法保障线路平稳。
“每当我把一个全段最差的班组带成全段、全局集团公司乃至全路的先进班组时,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但往往这个时候,就是我离开的时候,说不委屈那是大话。”汪伯华动情地说,“可一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我就觉得那都不是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