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深山农民种木耳 收入翻了20倍(2)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深山农民种木耳 收入翻了20倍(2)
2020-07-02 10:05:23 北京头条客户端

黑木耳种植基地距离她家不到500米,走路用不了10分钟,真可谓在家门口就业。家里老人有事儿,随时可以回去照顾。跟她一起种植木耳的还有同村4名村民,彼此间非常熟识,有说有笑地就把活儿干了。

“在木耳种植基地里,我头一回见到自动化喷灌设备。”孟雪华说,这套设备使用定时微喷技术,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和菌棒生长状态定时定量浇水。“浇水时间和间隔是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指导员设定好的,不用我们管,我们只需监控系统正常供电就行。跟以前拖着大管子给杏树浇水相比,简直轻松多了!”

最初那几天,孟雪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转变思想。“以前种地都是粗放式的,怎么管护都是约莫着来,如今种起了刺五加黑木耳,一切都得精细化。”那时,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指导员每周都要来一次木耳种植基地,手把手教村民如何养护。“最关键的是催芽阶段,必须在2天之内把2万根菌棒处理好。间距需要控制在2厘米左右,每根菌棒上要刺150个孔,不能漏刺1个菌棒,刺孔时不仅要扎透菌棒外层包裹的塑料袋,还要深入菌棒1.5毫米左右……要按我们自己的节奏走,这些活儿能干上一个星期!但是不行呀,如果不能在2天之内搞定,会导致黑木耳的长势不同步,后期管理也不一致,直接对收成和收入造成影响。技术指导员不停地催促我们,其实也是督促我们尽快掌握黑木耳种植新技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2018年第一次尝试后,2019年,南天门村的“刺五加黑木耳”种植产业就步入正轨了。当年,孟雪华所在的木耳基地一共种植了5万根菌棒,产量达到近4000斤,卖了18万多元。“最后分给我1.5万余元工资,再加上分红,总共将近1.6万元,跟过去种杏树一年忙到头收入七八百元相比,翻了足足20倍!”孟雪华骄傲地说,“如今我也成了技术能手,不仅能把自己的活儿干好,还能帮助别人,心里可乐呵了!”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