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来到水峪嘴村
北青网2月1日讯(记者周经韬),面朝青石古道,背靠山水人家,抬眼望去,沥青村路户户直通、农家小院修竹环抱、门前花园摇曳生姿,这就是水峪嘴村的现貌。1月31日由市委网信办组织的“2019北京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来到京西门头沟区,北青网、千龙网、北京时间等十多家网络媒体30多名记者编辑走进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探访这个昔日采石大村如何焕然一新。
村民这样富起来
村民们住上了二层小楼,街道整齐干净
水峪嘴村位于永定河南岸,京西古道穿村而过,曾是一个吃水靠肩挑,照明点煤油灯的落后小山村,1995年前,水峪嘴村处于贫困状态,村民交不起电费,傍晚全村一片黑暗,不通自来水,集体经济一贫如洗。经过了两次创业的艰辛历程,水峪嘴村先后通过采石业和旅游业,逐渐壮大了集体经济,并在“旅游观光兴村、新产业富村、民主管理治村、精神文明建设强村”的发展思路下,构建起一个美好、扎实、可行的“水峪嘴梦”,全村发展有了新的希望和支点。
村民们住上了二层小楼温馨舒适
2017年水峪嘴村全年经济收入达到2216.3万元,其中:村企收入254.5万元;村本身收入174.2万元;农户自营收入1787.6万元;人均收入15283元。如今水峪嘴村已经完成了200多套二层居民住宅楼的建设工作,90%的村民上了楼。楼房采用两室两厅两卫一厨的建筑格局,外侧有外墙保温,具备抗震性能。为了实现环保节能的效益,水峪嘴村逐渐开展地暖实验,并对全村房屋进行了平改坡建设。
水峪嘴村三次创业
村史博物馆记录了水峪嘴村三次创业的历程
站起来(1995-2006)人类的历史何其漫长,个人的生命又何其短暂。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带领水峪嘴从世纪末的贫困中站了起来。开山采石、不舍昼夜,凭肩挑手提,靠苦心经营,创下了风云水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历史从未遗忘。
富起来(2007-2016)漫漫长路,其修远兮。在举国现代化的宏观叙事下,水峪嘴比任何一个村庄都更渴望富强和文明。关矿山、停工厂,开启一段荡气回肠的自我改革。全面转型闯关,擘画绿色经济,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纵观京西农村发展史,水峪嘴不仅“醒得早”,并且“起得早”。这就是水峪嘴人的胆识和气魄。
强起来(2017至今)水峪嘴村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伟大的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一群义无反顾、甘于奉献的水峪嘴人,一个蹄疾步稳、蒸蒸日上的水峪嘴村。蓝图已绘就,未来在眼前,惊涛拍岸,风鹏正举!
水峪嘴村的特色哪能少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从2010年开始,村民陆续搬出古道第一隘口,在生活便利的永定河河谷地带,盖起了二层小楼,安下了家。村里规划了京西古道风景保护区,整理分散的历史遗留,陆续修建了村史博物馆、古道博物馆、军事酒吧这些特色景点,再现古道历史沿革和民俗风情。
军事酒吧是建造在废弃的防空洞当中的(图为降落伞桌椅)
军事酒吧是建造在废弃的防空洞当中的(图为“弹药箱”)
旅游的人可以到村里的“古道驿站”餐厅,尝尝京西的马帮菜。当地农民将玉米面、豆面混合加水搅拌,用咯吱铛摊制成煎饼形状后晒干,制成京西咯吱,烹饪时再淋上拔丝,这就做成了当地有名的特色菜糖溜咯吱。咯吱的脆香和糖的甜蜜相交融,口感绝对很赞。如果再沏赏一壶黄芩茶,清热解毒又爽口去腻,再完美不过。
水峪嘴村的特色民宿为旅游者提供方便
水峪嘴村的特色民宿为旅游者提供方便
规划后的村庄,小楼错落有致,街道干净整洁,满目秀水明山。如今的炭厂村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自然景致原有的山村肌理也得以保持。适时发展乡村旅游,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当地居民正在享受着建设生态文明带来的益处,北京人的绿色生态梦正在不断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