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19日,天气晴朗。吃过早饭,3000多基建工程兵代表2万名战友,向军旗告别,脱下军装,集体转业。
后来,他们和当地建设者共同创造了三天盖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形象地诠释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代格言,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代名词。
巴尔扎克说过:“劳动在他们就像一个谜,找谜底一直找到咽气那一天。”当过兵的人更懂得,劳动是劳动者的幸福之源,清闲是清闲者的不幸祸根。
2万基建工程兵退出现役,经受住了体制改革的严峻考验和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涌现出像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香港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劳动,让曾经的革命军人成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脊梁。
军人职业劳动的特殊内涵
他们生来为战胜
1983年3月12日植树节,中央领导参加植树劳动。杨尚昆、杨得志、余秋里身穿军装,干得满头大汗。战争年代失去左臂的余秋里独臂挥锹,他说:“我虽然顶不上一个壮劳力,也要积极参加植树。”
当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今天,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将“美丽中国”纳入国家现代化目标。生态文明还写入了党章和宪法。
军队主动投身生态文明建设,驻守一方,植绿一片。新疆军区某部官兵保护额尔齐斯河渔业生态,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移防高原积极建设生态营区,军队科技工作者“放大招”精准治霾初见成效。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军人在行动。各部队紧密结合军地实际,努力做好配合搞好宣传教育、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等10项工作。
遵义市汇川区上海路街道南京路社区母顺康—— 社区虽小 群众事大(最美退役军人) 本报记者 卢晓琳 母顺康在清理老旧小区楼道内的小广告。资料照片 “没了小广告,社区越来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