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十年】汶川地震十周年 极重灾区走出的十段重生(3)

【十年】汶川地震十周年 极重灾区走出的十段重生(3)
2018-05-10 11:04:09 中国网

地震,孤独感和无助感让很多丧失亲人的幸存者走到一起,相知相伴。王蓉和母志勇便是一对这样的重组家庭——2008年9月,带着一个儿子的女主人王蓉和带着两个儿子的男主人母志勇成婚。现在,母志勇和王蓉生活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盖头村,一个在外做装修,一个在家经营枇杷和茶叶;三个儿子也大了,26岁的大儿子和23岁的二儿子在成都工作,王蓉带着的22岁的小儿子正是受到了当年赈灾一线的英勇官兵的影响,于2014年入伍参军,已经在武警部队某部服役四年。“一家人健康平安,经济宽裕,孩子们听话懂事,就是最大的幸福。”王蓉说。

1994年出生的谢超现任安州区沸水镇枫香村村主任。他身后的是枫香村为拓宽致富路引进的乡村田园旅居项目。中国网记者张若梦摄

1994年出生的谢超现任安州区沸水镇枫香村村主任。他身后的是枫香村为拓宽致富路引进的乡村田园旅居项目。中国网记者张若梦摄

90后的谢超是这个村子年纪最小的“村官”。2015年大学毕业后,谢超返乡创业,在和村民沟通想法的过程中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信任,2017年,他被村民选举为村主任。在村主任的履职中,他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通过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带动整村脱贫。

谢超说,地震发生时,他正跟随在外打工的父母在浙江念初中。地震发生第二年,谢超回到北川中学念高中。他回忆,当时班上很多同学都经历了地震,“看到他们接受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想着以后自己挣钱了也要帮助他们,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谢超说,十年了,谈论地震的人少了,留下的阴影正逐渐褪去。下一步,作为村主任,他想带着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5月5日,沈艳燕(左)和同事在羌绣文化旅游产业园中。中国网记者张若梦摄

5月5日,沈艳燕(左)和同事在羌绣文化旅游产业园中。中国网记者张若梦摄

沈艳燕是羌族人,5.12地震发生后,她第一时间从外地回到平武县牛飞村陪伴外婆,面对满目疮痍的村落,她十分心痛,于是决定放下自己在外地做得红红火火的家政服务事业,扎根牛飞村进行灾后重建。如何能帮助羌族姐妹们从地震阴影中走出,同时又可以创收?她想到了从外婆那学来的羌绣手艺。2008年来,她培养出3000多名绣娘,带动大家居家就业,还开发了文创产品和文化体验产品,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使羌族文化得到传承,还帮身边的姐妹们自立自强,获得了经济上的收益。谈及未来,沈艳燕说,她会把羌绣事业坚持下去,培养10000个绣娘,带动致富、振兴乡村。

5月5日,沈艳燕展示羌绣技艺。中国网记者张若梦摄

5月5日,沈艳燕展示羌绣技艺。中国网记者张若梦摄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