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台湾陆委会前副主委:大陆“武统”的可能性在变小
【环球时报记者 吴薇】台湾蔡英文当局上台后,两岸关系急剧恶化,“武统”“2020统一时间表”等成为两岸关系热门词汇。今年以来,大陆军舰和军机持续绕台、美国军舰3次通过台湾海峡,加上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溃败,都让所谓“时间表”以及2019年的台海局势更受瞩目。《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就相关问题专访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科院院长、陆委会前副主委赵建民。在既有两岸关系实务经验,又在相关领域有深入学术研究的赵建民看来,两岸未来出现“和平统一”的可能性较大,而“武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两岸40年,可分三阶段
环球时报:今年大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年,与之相关联的还有1979年1月1日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您怎么看这40年来两岸关系的变化?
赵建民:40年来两岸关系有起有伏,但基本上是朝着越来越开放、交流越来越密切的趋势发展。我认为大体可分三个阶段: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开启第一个阶段,其重要意义在于改变两岸过去全面对峙的格局,中国大陆开始采取和平统一的政策,跟过去非和平统一政策有重大区别,并向台湾提出交流建议。在这段时期,另一个关键点就是1987年蒋经国先生决定开放老兵到大陆探亲,两岸民间交流正式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两岸民间经贸交流已波涛壮阔。第二阶段,始自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辜汪会谈”(即“汪辜会谈”),这是两岸第一次历史性接触。之前虽然大陆改采“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但两岸基本上还是对峙状态。1993年的会晤意味着两岸开始在公权力支持下,展开协商谈判、解决问题,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三个阶段,就是2008年马英九先生上台后,两岸交流全面解冻,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出现和平发展局面。从2008年到2016年马先生下台,两岸共签署21项协议,另外还达成两个共同性意见,这都是空前的。我个人认为,两岸关系首次出现和平交流与发展,具有无比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其中一个关键年份就是2005年,连战先生带领前不久刚刚过世的江丙坤先生到北京访问,与大陆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将当时两岸之间的严峻形势稳定下来。
原标题:美方有人想将台湾“送上前线”,但台湾愿意当“炮灰”吗?一场会议刚刚催生了一轮“噩梦假想”。本周初,“美台防务工业会议”在美国马里兰州举行,五角大楼官员竟称,台湾的安全不能依赖于“北京的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