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汕头:制度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汕头:制度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0-09-08 11:44:45 改革网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王健生文/图

南海之滨,改革开放浪潮迭起,奔涌不息。

首开24小时审批答复制度先河、率先在全国改革居民住房分配制度、创办国内第一所私人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40年来,汕头经济特区以一个个勇为人先的“中国首创”,始终挺立开放最前沿,奏响改革最强音。

汕头:制度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汕头高铁站。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汕头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近日,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随“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汕头,实地感受其以制度创新谋高质量发展之变。

改革创新锻造经济腾飞核动力

8月7日,被钱七虎、周福霖等院士感叹为“世界级挑战性工程”的汕头海湾隧道全线贯通。其建成通车将为汕头市区南北两岸提供一条全天候过海通道,对构筑“一湾两岸”城市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汕头:制度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主会场施工现场。

8月30日,汕头东海岸,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主会场完成最后一个钢结构管件的吊装作业,标志着亚青会主场馆全面实现钢结构封顶。主场馆2021年6月建成后将首先用于开(闭)幕式和田径项目的举办,赛后将与运动员村一并移交汕头大学使用。

9月,集高铁、普铁、城际铁路、城轨于一体的汕头高铁站枢纽一体化工程即将正式开工建设。建成之后将明显缩短汕头各地区前往广东省其他城市的出行距离和时间。以此为核心,周边47平方公里的综合开发也已经提上日程,未来这里将成为汕头新的中央商务区。

汕头正一步步发挥自己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用完善的交通圈来拓展都市圈、培育经济圈,深入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建设,打通发展脉络,推动经济加速发展。

走进汕头港广澳港区,温润的海风夹杂着细雨扑面而来,蓝黄白红色的集装箱排列有序,高大雄伟的塔吊车高效运作。

汕头:制度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汕头港广澳港区让“百载商埠”联通全球。

汕头,向海而生,因港而兴,有“百载商埠”之誉,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

“整个粤东99%的集装箱都是从汕头港出去的。”汕头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吴志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作为广东海岸线上的五大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汕头港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联通海外的重要角色。

“同广州港、深圳港等作为国际干线港的定位不同,汕头港的商贸活动主要服务于近洋的东南亚航线及内陆的南北航道。”吴志明表示,当前,汕头港在广澳港区已开通13条国际班轮航线和4条内贸航线,航线网络基本覆盖东南亚主要港口及国内沿海各港口,辐射功能全面铺开。未来广深港区将与深圳港进行航线上的互通,利用深圳港作为干线港的业务网络,发展成为重要的挂靠点。

近年来,汕头建立特事特办机制,按照建设汕潮揭都市圈的部署,加快推进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与珠三角交通便利度。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强化创新资源合作共享、产业协同发展、人文交流融合,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加快形成强大的“核+副中心”动力机制。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汕头从此搭上了改革开放的快车。

40年来,汕头经济特区从最初的1.6平方公里,扩容到市域全覆盖2199平方公里;昔日的“省尾国角”边陲小城,发展为开放繁荣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今年6月,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集中推出8大类24条政策。其中最亮眼的是通过简政放权、搭建高效便捷的机制体制,赋予华侨试验区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并建立直报制度,赋予华侨试验区与广东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发展平台同等的省级权限。这一系列“重磅”政策为华侨试验区、为汕头经济特区改革创新提供了新动能。

对外开放为和美侨乡添动力

“凡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据统计,现有5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源自汕头,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依托侨乡优势,发挥重大平台的改革创新牵引作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一方面,着力打造全国唯一以“华侨”为主题、以“经济文化合作”为纽带的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记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汕头累计设立外商投资项目6218个,其中华侨投资项目占88.8%,实际吸收侨资78.6亿美元。

另一方面,首创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区域股权交易板块“华侨板”,设立总规模达50亿元的华侨产业母基金,发挥重大平台的创新牵引作用,引进国家级孵化器清华科技园启迪之星。2019年至今,“华侨板”挂牌企业已达623家。

特区新起点,人才最优先。汕头建设人才高地,制定实施“汕头人才30条”及其实施细则,实施引进全日制1000名博士、3000名硕士三年行动计划,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态环境”,为特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汕头:制度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汕头华侨试验区人才大厦全力打造华人华侨和潮籍英才回国回乡创新创业的“归谷”。

汕头华侨试验区人才大厦,是汕头市为华人华侨和潮籍英才回国回乡创新创业打造的“归谷”。这栋7层高的小楼,功能完备、设施齐全,党群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创客办公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还配有68套人才公寓。

真木网首席执行官王玉泉,这位清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最终选择在这里圆梦。“我国木材市场空间巨大。真木网正在打造木材数据库,为木材交易双方提供高效服务和安全保障。”王玉泉说。

复制推广184项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放宽对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实施稳外贸12条措施,全面完成国家18项口岸业务改革,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5个100%全覆盖,汕头关区进口整体通关速度排全国前列……近年来,汕头对外开放不断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推进。

在远离港澳和广东发展核心区、区位条件不具备、交通基础设施起点低、缺乏资金支持和重大项目落地的条件下,在有限资源和较低水平支撑的情况下,汕头以多点错位发展构筑稳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以汕潮揭跨区划合作重组区域的经济网络,以全方位开放拓展特区经济的发展空间。通过比较完善的市场网络和深厚的侨乡人脉,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内生活力,逐步走出一条以发展质量与效率弥补发展条件不足的特区发展道路。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说:“这是一条不同于深圳、珠海等其他经济特区的道路,是被实践检验有效可行的欠发达地区内生发展之路。

据介绍,亚青会主会场的名字叫“飞舞的浪花”。汕头经济特区正如飞舞的浪花,踏着时代的节拍,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昂扬飞舞。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