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渠成共发展】“南水”北上四年 水源地居民端上“绿饭碗”

2018-06-01 11:48:56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南阳6月1日消息(记者王晶)“又喝到家乡水了。”拧开水龙头,雪白的水花很快跃出,作为一个喝汉江水长大的陕西人,每次李飞在北京家中饮水时总有股说不出的甘甜惬意。

千里跋涉的进京江水中,七成用于自来水厂供水,超1100万人收益,而水源的起点则在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

要想喝到这捧丹江水,并不容易,需途径1432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期间跨越700多条河流,而中线工程向北送水的“水龙头”——渠首,就在河南南阳。

可以说,进京的“南水”,与南阳这个城市息息相关。

有人形象的把南阳比做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井口”,蜿蜒的主干渠将南阳和京津冀地区紧紧连接起来。“清水北上”四年间,为南阳带来了哪些改变?水源地南阳的“绿色”转型又带来哪些思考?与受水区“联姻,水到渠成”该如何实现共同发展?近日,南阳市副市长孙昊哲就此接受了央广记者专访。

河南省南阳市委常委、南阳市政府副市长孙昊哲接受记者采访央广网记者王晶摄

谈生态

水源地居民端上“绿饭碗”

“以前,淅川县渠首大坝附近有一处位于村里的港口,风大一些,水库就好比一望无际的大海,白浪翻滚。“很多人难以想象,河南人也有以打渔为生的。”刚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调任至南阳市不久的孙昊哲,坐在一家扶贫项目产业园里,向记者回忆着这个渔民村的往昔。

但如今,距离这个小港口不远处的渠首水源保护区内,以前水面密集的养鱼网箱已不复存在,代之出现的是碧波荡漾的水面,其周围也竖起了绿色保护网,设置了多条生态带,将水源与外界隔离。而孙昊哲口中提及的港口也早已实施封闭式管理。

1234...全文 5 下一页
关键词:水到渠成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