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讯(张译晟)“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浪漫情怀爆棚的话,在吃着火锅唱着歌、吹着空调下笔万钧时,感觉格外的壮怀激烈,仿佛整个山河大地、星辰大海都是人类功业的奠基。
然而,当真正下潜到千米之下的深海,在这千百年来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只有无垠的黑暗与静寂。在这里,人类的一切功业都变得虚无缥缈,剩下的只是生与死的考验。
“我当时什么也没想,平时就是这么练的”
2014年,372潜艇在一次外出执行任务中,遇到一种叫“掉深”的险情——由于洋流等水文因素,海水密度突然降低,浮力减小,导致潜艇出现突然下沉的状况。按照以往经验,在采取应对措施后,本应下沉几十米就停止的潜艇却毫无停止的迹象。
372潜艇的下方是深达3000多米的海底。如果继续下沉,潜艇将达到极限深度,被巨大的水压挤压成一个瘪球。据报道,曾有外军一艘潜艇在进行潜水试验时,突然沉入2300米的海底,100多名艇员丧生。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正在这时,损管警报,主机舱进水,情况雪上加霜。
当时在进水机舱的陈祖军三人迅速封住了舱门,将自己和不断喷涌进来的海水封在了一起再开始封堵;这样,即使封堵失败,也可以使进水险情不再向其它舱蔓延。身为电工技师的陈祖军在第一时间关闭主电机,防止短路、起火、爆炸等衍生灾害。然后,三个人在一片黑暗中摸索管路,凭借平时训练的经验与动作迅速排险。潜艇内各司其职,最后的最后,下沉停止、进水封堵成功。
陈祖军说,“我们三个不能撤,我们撤了破损就没人堵了,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在接到撤退命令之前,擅自离岗是逃兵。”
当被问道当时是否害怕时,他给出了极为质朴的答案,“我当时没多想,因为平时训练就是这么练的。看到深度计一直在往下掉的人应该是最担心、也是压力最大的;其他人听到海水挤压艇身发出的‘嘎吱嘎吱’响会紧张,但是估计没那么害怕。”
走访军营的几日,不管是汶川地震救援中面对惨烈的现场,还是372海下遇险,战士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没多想”,只是想尽办法完成自身肩负的任务;他们都是普通人,也会紧张,只不过平时的训练与磨砺让他们将执行命令、解决实际问题放在了第一位。
说到家里人对这件事的反应,陈祖军也说的很淡然。“也没跟家里老人说,让他们白白担心有啥用,”陈祖军说,“万一我死了,也自然会有人告诉他们。”
陈祖军
“就像看着孩子慢慢长大一样”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今年已经是陈祖军在部队的第22个年头了,372潜艇代理政委楼擎云这样评价几位老技师“他们是队里的顶梁柱”。说到潜艇和支队,老技师都流露出很深的感情。主管轮机的老技师周军生说,“就像看着孩子慢慢长大一样。”坚守在岗20余年,艇里的每一寸结构、每一个扳手阀门都仿佛是他们的老朋友,每每说起自己专业的东西,他们就像在谈论自己的孩子。
“24小时不见太阳”,外加远潜数十天,狭小的空间和不知是否还在流动的时间寸寸消磨着人的意志。一些机舱常年数十度的高温,犹如夏天正午烈日的烘烤,空调装置杯水车薪,常人呆了几分钟就感觉难以忍受,而战士们每次轮值至少要坚持数小时,还要完成相应任务。潜艇中的空气是化学混合空气,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机油味道;身材高大的战士只能蜷在休息舱的床铺上,活动时不敢大幅度动作,唯恐一个不小心就会撞到舱顶的灯。
“有时执行远航任务,狭小的空间和长期不见太阳确实会造成心理上的不适,除了保障维C等必备药品,我们也会组织‘龙宫运动会’”,通过比拼的方式来激发战士们的活力。”支队代理政委楼擎云介绍道。
“一开始是不太适应”,轮机兵罗兵说,“但是大家都有自己的任务,如果我倒下了,就会加重其它战友的工作量;我不想给战友添麻烦。”
当被问及低调潜行在水下的潜艇兵与天高海阔的军舰兵相比是否憋屈时,86年出生、现在已经是副艇长的高正新说,“执行海面任务的部队是‘扬我国威’,而我们潜艇兵是‘守我海下钢铁长城’;本质是一样的。”
2017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驻香港部队时强调,要“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聆听战士们的故事,在危险面前的每一次冲锋,在困苦面前的每一次坚守,都是对“铁一般”这三个字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