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余人、18分钟、200余米浮桥、通载60吨装备。今天,陆军第七十五集团军某旅舟桥营现场演绎了何谓中国速度。这速度背后,有他们。
李国磊:重大任务是我们的价值体现
来自重庆的李国磊是浮桥上一位普通的班长。服役4载,在他的脑海里,一直忘不掉某次救援抢险任务。那还是李国磊刚成为营里一名普通战士的时候,有一天,他和战友接获上级命令,赴大型洪涝灾害现场救援,这也是李国磊第一个重大任务。作为一名新兵,李国磊却不紧张,因为在他的心目中,重大任务就是和平年代军人的价值体现。搬沙袋、堵堤口、救人物,李国磊和他的战友成功完成了任务。“最让我感动的是,当地老百姓在我们夜间抢险时,自发的为我们打灯,还为我们熬制姜粥保暖,那碗粥,真温暖。”
陈建:是战友教会了我坚强
陈建,入伍五年,舟桥营某班先进典型。“入伍之后,我变坚强了。”这是陈建在自我介绍之后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让他变坚强?是陈建自己的努力——自从入伍以来,为了弥补先天条件的不足,陈建坚持给自己“加码”:早上,别人还没起床,陈建就已经一个人开始了体能训练;晚上,别人已入梦乡,等待陈建的还有300个俯卧撑,而且为了不干扰战友的睡眠,陈建还要求自己在做俯卧撑时不能发出声响。更是来自战友老大哥的鼓励和支持——那是一位服役时间比他长一年的“老兵”。从生活到训练,老兵事无巨细的帮助陈建:生病,是老兵在照顾他,训练遇到挫折,是老兵带他走出泥泞,是老兵帮陈建在部队扎下了根,成为了今天调度一节“桥框”的战士。“钱富川,我现在很想他。”陈建说。
杨建鹏:刻苦钻研,吃透武器装备
对云南小伙杨建鹏来说,他的“制胜法宝”就是钻研。在拿到目前这套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浮桥搭建装备后,杨建鹏与战友日夜精研,对这套装备的性能有了全面的把握,并取得创造性的突破,而这一突破,让浮桥的整体搭建速度再度升级。支撑着杨建鹏的除了家里的父母,还有他的战友和领导。在杨建国还是一名新兵时,曾不幸病倒,他的班长和排长当机立断,将杨建鹏送往救护,最终平安无恙。
刘震:我最大的幸福,是手下这群兵
“门桥长”刘震是一名老兵了,经验丰富的他负责一个“浮桥段”的全部指挥工作。连接、指挥航行、安排工作位置、控制时间流程……刘班长事无巨细,却又有条不紊。他说,这是因为他手下有这么一群志同道合的兵,工作时,他们是合作无间的上下级,生活中,他们又是无话不谈的好伙伴。刘振说:“我最想分享的就是我手下的他们,跟我一起的兄弟们。在高强度的阶段性训练中,他们从不抱怨。有他们,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