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庆祝建军90周年 > 正文

【纪念“三个90周年”】走进红色热土——江西铜鼓

2017-08-01 10:44:31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光明网铜鼓7月31日讯(记者丁玉冰)今天上午,记者跟随纪念“三个90周年”网络媒体宣传主题活动来到江西铜鼓县。

1

铜鼓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光明网记者丁玉冰/摄

铜鼓是片红色的热土,虽地处偏僻的山区,但人们革命热情高涨,群众基础扎实。自五四运动爆发后,敢为人先的铜鼓人民开始觉醒,并迅速投入到革命的浪潮中。大革命时期,铜鼓于1925年诞生了宜春境内第一个中共党组织,1926年又相继诞生了宜春境内第一个工会和农会等群团组织,革命运动蓬勃开展,造就了一大批像陈葆元、陈逸群、赖怀恺等杰出的革命坚强骨干。自然的地理优势,良好的革命基础,为浏阳工农义勇队退驻铜鼓休整和毛泽东亲临铜鼓领导和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1927年8月20日,湖南浏阳农工义勇军打着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独立团的旗号,奉命赶往南昌参加武装起义未果而开抵铜鼓休整待命。驻铜鼓期间,该团团部及直属机枪连驻扎于此。

同年9月10日,毛泽东同志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亲临铜鼓组织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毛泽东在萧家祠召开了三团排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同时,宣布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正式组建前敌委员会。当晚,毛泽东下榻萧家祠并写下《西江月·秋收暴动》。

从宜春境内的第一个中共支部的诞生,到毛泽东亲临铜鼓领导发动闻名中外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再到彭德怀、腾代远等老一辈革命家以铜鼓为中心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铜鼓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全县被杀害的革命群众有七八万人之多(占铜鼓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强),牺牲的在册革命烈士就有1.8万余人,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2

英烈名册。光明网记者丁玉冰/摄

3

萧家祠又名“萧永翁祠”,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指挥部旧址。光明网记者丁玉冰/摄

4

毛泽东在萧家祠召开了三团排以上干部会议。光明网记者丁玉冰/摄

5

萧家祠。光明网记者丁玉冰/摄

6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军旗。光明网记者丁玉冰/摄

7

毛泽东在萧家祠内的卧室。光明网记者丁玉冰/摄

8

《西江月·秋收暴动》。光明网记者丁玉冰/摄

9

铜鼓秋收起义纪念馆。很遗憾馆内正在整修,9月才开放,本次无缘进内参观。光明网记者丁玉冰/摄

(责任编辑:马丽丽 CL0938)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