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斗者须志向高远
作者:宋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教育引导青年立鸿鹄志
“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对青年学生提出的四点希望和嘱托,其中的励志就是要求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树立高远志向。志向是青年决心有所作为的努力方向,立志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青年在人生道路上面临的选择很多,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志向。因此,志向的形成需要教育的引导。
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淀历史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励志奋斗”的充分营养,孔子的“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汉使苏武的饮雪吞毡,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赋《离骚》,这些无不体现中华民族刚强坚毅、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需要发挥学校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青年将鸿鹄之志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
通过新时代英雄精神教育定向铸魂。有光辉榜样才能树立高远志向。英雄身上最能体现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如何评价英雄,如何看待英烈,反映的是我们民族的集体价值观,体现的是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传承英雄精神是激励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学校不能放松对青年学生的英雄精神教育。新时代以来,我们国家涌现出了罗阳、兰辉、邹碧华等一批英雄模范,我们要通过先进事迹进教材、主题党日、研讨会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青年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讲身边事,学身边人,立下新时代许党报国、执着坚守的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