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30岁前的女人的相貌是由父母决定的,而30岁以后的相貌则是由气质修成的,那么看30岁之前的林郑月娥,确实一直不能称得上是一位“美女”,但看看现在的林郑月娥,却能感受到岁月的仁慈。她精干的短发,身上职业而优雅的套装,脸上时常带着微笑,一举手一投足都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坚定与强大。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2017年3月26日,在香港会展举行的行政长官选举中,林郑月娥获得了由1194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中的777票,成功当选第五届香港行政长官,成为香港历史上首位女性行政长官。
与林郑月娥共事过的同事,笑称她为“坠落凡间的天使”,也有人说她有魄力、有胆识,甚至有点泼辣,经历过选举以后的林郑月娥,变得更加谦卑,对不同意见也有了更好的包容性。
“小女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1日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林郑月娥,颁发任命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的国务院第678号令。)
在林郑月娥刚宣布参选特首不久,她选择乘搭香港地铁与市民会面,但由于平时都用私家车代步,不了解进港铁的流程,初次用香港交通卡“八达通”进地铁时闹出了笑话,她站在入闸的地方显得不知所措,需要助理提醒才顺利进入地铁站。
类似的事情不止一件,让很多香港市民觉得,林郑月娥不够接地气,实际上,这位优秀的领袖是所有特首中出身最草根的,林郑月娥曾在电台节目中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小时候住在香港湾仔唐楼的板间房,家里没有书桌,只能用床当桌子做功课,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都是考第一名,只有一次失手考第二名,回到家中大哭一场,反问自己“你为什么不是考第一?”这件事情让她记忆犹新。她毕业自香港传统名校嘉诺撒圣方济各书院,不少校友对她的印象是文静、分析力强、自信、低调和随和。
担任林郑月娥竞选办副主任的陈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私下里大家都觉得,林郑月娥是“坠入凡间的天使”,由于久居高位,在生活细节上可能都不如普通的家庭主妇,连坐地铁买厕纸都闹笑话,但是这些细节都不会改变她“服务人民”的天使本质。
从1980年开始,林郑月娥就加入香港地区政府部门,最初在香港西贡区政务处做助理专员,1982年,她获政府保送,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发展研究的一年文凭课程,并获得奖学金,而她在英国期间,更神奇般地结识了她的先生林兆波。
林郑月娥曾经在回忆当年跟林兆波相遇的过程时,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来形容。原来,就在她刚到英国时候,买了一辆自行车,结果不到两个星期就撞车了,是当时剑桥一个很大的新闻,学校报纸都有报道,林郑月娥回忆,当时“腿断了”,需要住院三至四星期。而林兆波就是看到了学校的新闻,跟几名香港的学生一起探望她,随后两人就很自然地恋爱了。
林郑月娥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说,自己是“小女人”,家庭成员对她而言非常重要,她曾表示,她在每一次升官之前,都会询问丈夫和两名儿子的意见,因为她身为问责官员,对自己甚至家人都有很大的压力,而林兆波为了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很长时间都在英国照顾两个儿子,而很多时候,林郑月娥只能自己独自一人留在偌大的官邸里,她曾在电台节目中显示过她作为女人的软弱,“有时夜晚自己一个人,没人陪看电视,真的很想有个肩膀依靠”。
陈勇称,如果跟前三位特首相比,林郑月娥最大的区别就是她的性别,现在整体社会越来越流行女性做领袖,尤其林郑月娥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有慈母般的胸怀,比较容易去包容一些不同的声音。实际上,在政坛上,对女性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如果女性落泪,比较容易获得同情,但如果落泪的换成男性领袖,很可能会被骂成“软弱”。
在整个选举的过程中,陈勇认为,她在变回平民的过程本身,就让她变得更加接地气、更加谦卑,而面对很多不公平的抹黑,她都泰然处之,这也是对她未来施政的一个很好的体验。
陈勇称,林郑月娥一直都有一颗服务市民的心,这是为何称她为“天使”的原因。最特别之处在于,在此次选举过程中,林郑月娥坚持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抹黑,面对其他人对她的人身攻击,她都泰然处之,而她能得到777票的高票,代表她得到了相当的民望,这与她的隐忍有脱不开的关系,而她的隐忍也更加有利于团结各党各派。
随着选举的结束,最近林郑月娥的民意开始回升,根据港大民意研究计划,候选特首林郑月娥的最新支持度评分为55.6分,支持率为48%,反对率为46%,令民望净值由负8个百分比显著上升至正2个百分比,与梁振英5年前候选初期时的民望相若。
3月26日,林郑月娥在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中胜出后与家人合影。
有魄力的领导者
在林郑月娥从政的37年里,曾经出任过香港社会福利署署长、发展局局长及政务司司长,也处理过不少争议事件,被外界称为“好打得”(实干家)。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叶国谦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他认识的林郑月娥有魄力、有能力、有冲劲,外界都说她“好打得”,而他认为,她有自己的看法,也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也许有人会希望她再多听取一些别人的意见,但经历了这次选举,她真的变得更加谦卑。”
叶国谦称,林郑月娥作为女性,很有自信,也非常努力,凡事都能亲力亲为,面对困难不会轻易灰心,也很有进取心,看着她一步步从政务官到行政长官,她的努力非常不易。香港现在被很多规矩束缚住了,拖慢了整个社会发展,而社会环境也趋于复杂,有很多困难,希望她可以带来一个新的改变。
2007年7月,林郑月娥由公务员转为问责官员,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成立的发展局局长,上任第一件事就遇到了清拆天星皇后码头的事情,皇后码头是位于中环的一个公众码头,由于中环的填海计划,需要被拆卸,但保育人士就以拆卸皇后码头会破坏香港文化的传承等理由反对,林郑月娥亲自到皇后码头,跟保育人士就码头去留问题进行辩论,是当时首名与保育人士直接对话的官员。
林郑月娥最后坚持立场,强调“必须拆迁码头”,在辩论期间,保育人士希望向她递交一幅以鲜血写成的“一错再错”的血书,她直接起身离场,最终皇后码头在几日后迅速清场,这一场战役,让林郑月娥获得了“好打得”的公众形象。
在她的整个政治生涯中,最让林郑月娥有成就感的岗位,是她在2003年出任社会福利署署长,当时她掌管每年300亿港元的预算,又可以推动社会改革,完成她做学生时期的目标。她在任内,推行社会福利机构一笔过拨款(Lump Sum Grant),取代实报实销制度,降低社工薪酬支出,也曾经顺应香港的经济衰退及通缩而调低“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的援助金额。
如果说,过去的林郑月娥颇具铁手腕,这次选举则让她的心更加柔软。在今年3月17日,林郑月娥原本答应去天水围讨论墟市政策及领展问题,但因为工作安排有误,最终调整到了3月23日,她两次就早前因沟通错误而失约道歉,并承诺如果当选后,不会再失约,而是会像之前一样,定期与基层居民见面。
实际上,在竞选特首以来,林郑月娥亲自出席了大约100场的“深谈会”,与不同界别及政党背景的选委会面,获益良多,另一方面,她认为落区不应该只是选举行为,而应该是官员的惯常行为。陈勇称,林郑月娥每次“深谈会”都亲自参加,令竞选团队都非常感动,说明她是一个很接地气的领袖,如果说过去她的执政风格是比较泼辣的话,那么透过这次选举,让她变得更加谦卑,也让她更加有耐心地聆听,哪怕意见有不同的地方,她也会很积极地进行回应。
务实的政纲
正因为经历了选举的多次会面,陈勇表示,由于林郑月娥资深的政务官经历,让她的政纲看上去比施政报告还要完整,而且在下基层的时间里,她吸取了很多宝贵意见,并融入了政策中。
以林郑月娥在政纲中提出的教育问题为例,她在政纲中提出,教育是用心的事业,但靠钱并不能解决教育界面对的所有问题,但不可否认,有一些业界面对的问题,是急需投放额外资源应对的,未来她会及时增加每年50亿港元的教育经常开支。
而这些开支,主要用以确立幼师薪级表、改善中小学教师编制、把短期合约教席转为常额教席、增加对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支援、改善学校硬体及软件建设、资助高中毕业生升读自资院校大学学位课程,降低学生的财务负担。
陈勇称,这样的政纲充分体现了林郑月娥务实的本质,这一份教育的开支,林郑月娥耐心地听取了教育界别的意见,并且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反映出她是一个会实际推动政策、对香港施政不错的领袖。
为什么名校出身的林郑月娥会倾情于改变教育制度呢?香港知名教育公号教养女王联合创办人欣言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近几年对香港教育的诟病已经上升到社会问题,小三推行的全港性系统评估(TSA/BCA)曾经引发了社会的大规模讨论,这种评估的初衷其实是教育局的一次摸底,主要是为了了解各个学校是否达到了教育局的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变了味。很多学校为了争取名校名次,吸引更多家长追逐,开始疯狂操练学生,让很多学生压力很大,整个社会因此也怨声载道。
欣言称,尽管林郑月娥出自名校,但当时的情况完全不同,林郑月娥可以透过自己的努力到英国留学,顺利跻身上层社会,但是现在传统名校的孩子,就很难有这种运气了。“稍微有条件的家长都不会让孩子留在公立学校,这说明香港本身的教育制度出了很大的问题。”欣言说。
林郑月娥在政纲中承认,近年,香港的教育政策在理念及执行上,都出现了问题,政府会全面检视教育制度。在完成相关政策的全面检视前,将搁置小三推行的全港性系统评估(TSA/BCA),为学生和家长减压。
一名香港公立学校的老师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公立学校在师资力量上很弱,很多老师都要身兼数职,语文老师兼体育课、体育老师兼英语课的情况经常发生,而且每天有大量的行政会议要开,让很多老师精疲力竭。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数据,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经常性开支占整体比例由1997年的25%以上下降到21.2%,而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开支占GDP的比例只有3.3%,但其他高收入经济体都在5.5%以上。
叶国谦认为,林郑月娥的政纲虽然准备时间不长,但她看问题非常透彻,完全抓住现阶段香港的关键问题,那么她就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在民生、经济方面先努力做起来,因为目前香港社会撕裂比较严重,先有共识,拉窄彼此间的距离,才是最明智的做法。他相信,林郑月娥的上任,会是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