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扬帆大数据“蓝海”激活发展新动能
智慧用电安全隐患监管服务系统平台工作人员在查看全省电气火灾隐患情况。 本报记者 郭然 摄
新增上规大数据企业6家,全年完成大数据主营业务收入94.5亿元,同比增长26%;自建平台电商企业8家,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达17亿元,同比增长30%;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4.64,比2017年提高17.44……过去的一年,云岩区将大数据战略融入发展血脉中,迈出了借力大数据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
在这里,大数据纳入政府发展顶层设计,成为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里,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成为助推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在这里,大数据与民生紧密结合,成为增添百姓幸福感的甜蜜源泉。
风好正扬帆。如今,大数据浪潮已席卷这座城市每一个角落,强力助推着矢志成为“领头雁”的云岩区,加快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篇章。
谋篇布局
数字经济激活发展潜力
大数据是一个时代,一种潮流。如何逐梦大数据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打造国际化高端消费品工贸并进示范区?如何建设全国一流、全省领先、全市示范的现代化新云岩?
“云岩区要实现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跃升,必须要用好一切有利于云岩发展的要素,聚集一切有利于云岩发展的力量,抢抓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奋力当好贵阳开放发展的‘领头雁’。”云岩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优化城市开放格局,西片区依托数博大道,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大数据应用等产业,形成“一核两翼一带”产业布局;
建强开放平台,借助大数据优势,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加快建设开放发展的网络信息平台;
深入实施“千企改造”,以数字融合助推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开展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信息化改造、数字化园区试点示范;
全方位打造智慧城区,积极开展基于5G技术的智慧交管、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校园等应用场景示范,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
号角声响,战鼓催人。以《中共云岩区委关于大力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指导,云岩区将以大数据为引领,努力为打造国际化高端消费品工贸并进示范区激活潜力、凝聚动能。
扎实行动
大数据战略增添发展动力
思路既定,行动践行。紧紧围绕“打造全省大数据综合应用核心区”的总体目标,按照“一推动、三强化”工作思路,云岩区全面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用实际行动增添区域经济发展动力。
积极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从数据资产登记、加快政务数据共享建设、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建设等5方面入手,深化大数据聚通用。出台《“中国数谷·数智云岩”大数据应用三年规划方案(2018-2020)》《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规划设计方案》,梳理完成云岩区全量数据资源目录1264个,云岩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线运行。
强化大数据与产业融合,成立云岩区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辖区802家企业完成《贵州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评估体系》填报工作;加强线上工作调度,入库“万企融合项目”达73个,其中示范项目6个;全年新建应用场景40个,其中7个入围全市TOP100的应用场景评选。
强化大数据招商引智,拟定《大招商行动大数据产业及现代制造业招商组三年工作计划(2018-2020)》,瞄准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以“引产、引智、共享”为抓手开展招商工作。
强化项目建设和企业扶持,安排专人摸清大数据企业“家底”,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痛点,以省大数据专项资金申报和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CMMI-3奖励申报为契机,共帮助辖区企业申报省大数据专项资金项目33个,申请到专项资金130万元;申请CMMI-3奖励企业3家,获得奖励资金150万元。
民生为本
数据惠民释放发展红利
聚焦市民“买菜贵”痛点,开发菜篮子工程全景价格监管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手段实现物价实时监控,让市民放心购买平价惠民的菜品;
聚焦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打造“数智社区”,依托大数据技术,集管理、服务、民生互动为一体,助力群众乐享“数智”生活;
立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智慧教育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以“教、学、测、评、管”五大体系为抓手,助力教育现代化。
……
用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拓展服务民生新渠道。秉持以民为本的发展思想,云岩区全力加快大数据与服务民生的融合,释放大数据发展红利,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
其中,在“数据兴安”方面,云岩区全力推进智慧用电安全隐患监管服务系统建设,借助物联网技术,对导线温度、电弧、电压和漏电电流等引发电气设备火灾的主要因素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数据跟踪采集,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实时监控全省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存在的电气火灾隐患,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数据兴医”方面,云岩区以贵州省糖尿病防控信息中心建设为抓手,将慢性病患者的数据汇总到云端,实现患者档案的统一电子化管理、医疗机构与患者信息的互联互通。糖尿病专项防控项目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专业服务”模式,实时进行患者的数据采集与监控,为患者提供定期回访与专业的自动照护服务。同时,及时整合医生、医助、糖尿病健康教育等医疗机构人员,优化医疗资源,提升糖尿病防控系统的监测与健教水平。
本报记者黄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