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鸟瞰徐网林摄
浦东,因位于上海黄浦江东岸而得名。
曾几何时,一句“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道尽了黄浦江两岸的繁华与落寞:向西远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往东回望,阡陌纵横,危棚简屋。
早在1918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曾感慨:“如果浦东发展到浦西的水平,那中国就不得了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先生还描述了在浦东建设一个“东方大港”的设想。然而,这一设想当时并未成真。
直到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向世界宣示我国将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而浦东,也从“烂泥地”变成“领头羊”,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28年来,浦东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60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9651亿元,年均增长15.1%;财政总收入从浦东开发之初1993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938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已超过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2.3万亿元。
更重要的是,通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浦东触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难啃的硬骨头:在全国率先尝试“土地实转、资金空转”的土地开发模式,一举激活沉睡的土地;率先探索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率先探索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率先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率先进行自贸区试验——在中国改革史上,浦东书写下一个又一个“第一”。
“应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浦东,用28年的“创城史”阐释着自己的改革逻辑——始终在落实国家战略的前提下,探索自主创新;始终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吸纳世界智慧,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歇;始终从人民利益出发,寻找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