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片:自主创新药研制步入“收获季”
今年7月,由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顺利完成临床3期试验;今年9月初,和记黄埔医药研制的抗癌新药“呋喹替尼”胶囊获批上市;同样在9月初,微创医疗器械集团自主研制的“火鹰”心脏支架临床试验成果,登上国际医学权威刊物《柳叶刀》杂志……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记黄埔医药和微创医疗器械集团,都位于浦东的张江药谷。一个又一个重磅成果的涌现,标志着张江药谷的自主创新药研制已经步入“收获季”。
新药研制素来以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著称,在国际上有着“双十”(10年时间、10亿美元)的说法。作为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张江药谷经过10余年培育,已成为国产创新药的高地。
以2017年为例,全国范围共有85个1类新药获批临床,其中张江占31个,比例超过1/3。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楼琦说,目前张江的生物医药研发已全面覆盖肿瘤免疫治疗、细胞/基因治疗、下一代基因测序等前瞻性领域。
良好的创新生态,为张江的新药研制奠定了基础。和记黄埔医药首席科学官苏慰国回忆说,11年前,他从美国回国创业,在张江一间咖啡馆与同事聊天时,忽然来了灵感。因为要出差,就找来一张餐巾纸,在上面画了一个化学式结构后匆匆离开。这便是今日获批的“呋喹替尼”原型。
从科学家的灵感变成治病救人的抗癌新药,其间还有诸多难关要攻克:企业初创时,买不起动辄数百万元的研发仪器,张江独创性地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药研发出来了,自建生产厂房又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张江在全国率先开展生物医药代工试点,帮助创新企业完成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