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改革开放40周年 > 正文

向着新的峰巅登攀——从井冈山精神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5)

2018-11-26 15:40:38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这是井冈山茨坪镇挹翠湖风光(1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这是井冈山茨坪镇挹翠湖风光(1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夜幕降临,村民们带着娃、拉着牛,聚拢到井冈山下的红军剧场。

在这里,一场反映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的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已上演整整10年,参与演出的600多名演员是周边乡镇的农民。

“白天干活,晚上演戏,一年轻轻松松多挣六七千块钱。”64岁的井冈山拿山镇贵溪村农民吴家发,这10年一直扮演井冈山会师时的旗手和挑粮小道上的战士。

这是一组让人感慨的数字:

当演员、开农家乐、卖土特产……井冈山每4人中就有1人从事旅游相关产业;

一场演出22元、一顿红军餐33元、一个床位50元……全市旅游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2.4万多元。

时光荏苒,剧里剧外,人民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穿越历史时空,一个政党奋斗为民的初心与情怀始终不渝——

“焚烧田契借据……”井冈山拿山镇长路村,一栋老房子斑驳的外墙上,90多年前的红色标语依稀可见。

六成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上,一半以上粮食用来交租……当年,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广大农民发自内心地喊出“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今天,在距长路村不远的一条国道旁,灵芝产业园、九丰农业博览园、黄桃合作社、猕猴桃基地等依次铺开,形成一条现代农业产业带。

拿山镇农民兰冬妹把自家4亩地租给九丰农业博览园,每年每亩按450斤谷子折算租金,同时自己在博览园打工还有两三万元收入。“真想不到,地里也能生金!”她说。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