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刘君慧):从“对外一号受理、对内按职转办”12345智慧政务平台到“@政府‘随手拍’”的创新功能,从“无线陕西”延安试点建设到入选全国热线城市“最佳进步榜”……充分运用“互联网+”的陕西延安,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之际,以创新发展为核心书写着身边的改革故事。
随着陕西追赶超越的大步伐,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作为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精神支柱的延安市焕发出全新光彩,紧紧抓住网络时代,以“网络强市、国家数谷”为目标打造出智慧延安·城市大脑的“陕西样本”。
深感知·精治理
大数据协同服务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在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下,延安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延安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延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延安市信用管理办公室深入研究城市建设需求,围绕“云上延安强平台、数据延安抓共享、智慧延安重应用”三项重点任务,打造延安市党政云数据中心、12345智慧政务平台、大数据协同服务调度平台、智慧家居体验中心、智慧城市物联网沙盘演示中心、智慧城市体验中心1多个平台,构建新型智慧城市。
大数据协同服务调度平台可以一目了然看到140个业务系统和73个部门网站。空间地理信息平台打造城市管理“一张图”,用单元网格将全市整齐划分。每个网格里大到公共设施损坏,小到随意乱丢的一个饮料瓶都有专人负责,通过上传数据平台便可以限时解决。“第五空间”网络安全实时监测与防御平台、“信用延安”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打造“防护盾”和“红黑榜”,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从“独立建设”到“集约共享”、从“条块分割”到“互联互通”、从“按需而建”到“按需而用”的云数据处理中心,依托虚拟化资源池提供动态、弹性的云计算资源服务,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坚实平台。
听民声·解民忧
百姓办事最多跑一次
“您好,这里是12345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请稍等,我查询一下相关信息……”延安12345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受理中心,工作人员在接听市民来电后,正在依据知识库内容给出答复。
自2017年7月28日起,延安市民只要拿起手机拨通12345,就可以随时随地咨询政务信息、寻求政府帮助、监督行风政风和发表意见建议。上线至今不到8个月,接到市民来电和信息7.5万余条;受理有效诉求2万余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分别提升至96.9%和86.92%。
亮眼“成绩单”让智慧延安·城市大脑的中枢平台——12345平台有效改观了以往热线种类多、号难记和多头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成为新的“民意直通车,政风监测仪”。12345平台通过“一线受理、一号民调、一网协同”三融合的非紧急类综合政务服务新模式。利用热线、微博、微信等6种受理渠道,建立月分析通报、联合督办、问题回音壁和首接负责制,融合@政府随手拍、@政府要求助、@政府来投诉三大功能,有效发挥社情民意调查职能,担负着全市公共安全感、县区评价和营商环境评价等多项民调任务。对城市全程全时全领域运行态势进行分析研判、综合调度、辅助决策,实现让老百姓办事“最多跑一次”,诉求“最多打一次”。
聚民生·享成果
智慧城市提升生活幸福感
走在延安市凤凰广场、机场车站等延安市20多处重点公共区域,“i-Shaanxi智慧延安”统一标识随处可见,目前开通无线AP点位327个,累积上网人数达94000多人次,正在从重点公共区域向公共区域、从城区向各县区延伸覆盖。
公交车门上的二维码、投币箱旁的扫码摄像头,只要拿起手机,在0.3秒内就能完成扫码支付。通过“微信医保支付”可以享受智能导诊、网上挂号、电子报告等服务,一次就诊平均节约42分钟。
借助”互联网+文化“的思路,打造全国首例全互联网科技产品“梁家河数字博物馆”和“百度百科·延安革命纪念馆”、成为延安在互联网上的新“名片”和新的数字资产,打造圣地延安数字博物馆群。只要用手机,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身临其境,从俯瞰梁家河全貌,到走近知青旧居、磨坊、淤地坝,再到村史馆、苹果示范园……把15个参观景点走上一遍,亲临知青插队故地,感受村貌巨变。
3704.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范围内,延安市正在从政务、教育、农业、医疗、企业、社区、生活七个板块全方位运用智慧城市建设体会给市民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改变。延安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但是却反映了改革动力来源于每一个细微之处。
每一个“我”的命运都与所在的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每一个“我”都在时代大潮中逐浪前行;有难以割舍,有生机勃勃,有期待满满……作为革命老区,延安市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借助互联网手段,让老百姓有获得感。红色的延安正在焕发全新生机,智慧的延安正在成为世界的新焦点。